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许多歌咏松树的诗词文章,笔者精心选取了十二首唐代之前的精良诗篇,他们赞颂松树,寄情抒怀,展现他们高雅、正派的人生哲学,一起欣赏著名墨客笔下风采互异的松树吧:
一、《赠从弟》其二
三国魏: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他是汉末三国期间的绅士、墨客,著名的“建安七子”(其他六人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之一,他的五言诗在当时富有盛名,人们将他与才高八斗的曹植并列,称为“曹刘”。
《赠从弟》是刘桢的代表作,一共三首,这是其二。刘桢是一位正派、有骨气的文人,他写下这首咏松的诗来勉励堂弟:要学习松柏的气节,纵然遭受冰霜的欺凌,也要刚毅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自身的本性。
这首诗见告我们,“终岁常端正、松柏有本性”,为人一定要有保持不懈的美好品质,即便是遭受磨难,也一定要坚守自己的人格追求。
二、《咏史》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漂亮沉下僚。
阵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也是一位我们山东的名人。西晋的著名文学家,“洛阳纸贵”的《三都赋》便是左思的代表作。
“世胄蹑高位,漂亮沉下僚。阵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戳穿了当时的门阀制度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不平等征象。出身寒微的人,纵然有才能,也会受到压抑得不到提拔,而那些世家大族子弟,不管有无才能,都能霸占高位。
这首诗左思以“涧底松”比喻有才能却出身微寒的漂亮之士,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子弟,用自然界的景象,真实形象地反响出社会的不平等征象,表达了墨客的愤慨和无奈。
龚自珍说得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社会开明多了,各方都在公开、公正、公道地选拔人才,是金子就能发光的,条件是你要成为金子啊。
三、《饮酒》(其八)
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了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绁(音:xiè,系、拴之意)
陶渊明有诗和远方,他不为面前的苟且,更不为五斗米折腰,因此被誉为“隐逸墨客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这首诗秉持了陶渊明的一向风格,他以青松来自喻,赞颂了青松高雅、刚毅的姿态,指出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何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落掉独立自由之人格呢?表达出陶渊明不畏寒冷的刚毅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节操。
面对东晋阴郁的政治局势,陶渊明“众人皆醉我独醒”,“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毅然辞官隐居,专注于文学创作,首创了田园诗这一新文体,造诣了一代诗坛大家,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四、《赠王桂阳》
南朝梁: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为人好学而有俊才,他的诗文自成一家,风格清新,工于写景,受到当时文学大家沈约的夸奖,被人称为“吴均体”。
松树在幼小的时候,常常被杂草所淹没。谁能知道松树那远大的心志与刚毅的品质呢?当它经受住摧残,长成参天算夜树后,它就可以为你挡风遮雨。
吴均的这首诗也因此松喻人,寓意人才在幼小低微之时,很随意马虎被忽略。提醒人们要及早创造人才、扶植人才,让他建功立业。
李白在《 上李邕 》一诗里写道:“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后生可畏,确实如此啊!
五、《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洒脱终早晚。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这是李白二十多岁时写的一首诗,豪迈又浪漫,富熟年轻人的发达朝气。他借孤松以自喻,通过赞颂孤松品性洒脱高洁、顽强挺立,希望孤松“直上数千尺”,“凌云霄”,表现出李白对自身才华的自傲,表达了他崇高的空想和远大的抱负。
六、《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
唐: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
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
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忙空皮骨,
信有人间行路难。
严郑公是杜甫的好友严武,广德元年(763年),严武监修唐玄宗、肃宗父子二帝陵墓有功,被封为郑国公,以是杜甫尊称他为严郑公。764年,严武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他惦记着流落不定的老朋友,就写信约请杜甫重返成都草堂居住。在回成都的路上,杜甫写了这首诗寄给严武。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那新栽种的小松树,希望它们快快终年夜成才,成为那千尺之高的树木。对付那些四处蔓延的恶竹,即便有万株也一定要将其砍伐殆尽。
杜甫笔下的松和竹,都有寓意。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这两句“言外有扶君子、抑小人意。”光鲜地表达了杜甫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思想和性情,成为了千古名句,为人们所广泛引用。
七、《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
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
夜深偷送好声来。
雨水换来了松林的发展,既然老天能滋养万物,我就不须要操心了,幸而有西风吹来,深夜里送来了阵阵松涛声让我陶醉。
白居易从其余一个角度赞颂松树生命力的顽强,他深夜不眠,聆听着松涛阵阵,表现了白居易轻松愉悦的心态。
八、《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生平贫苦潦倒,这首诗正是他自身的写照: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创造已经长得比蓬蒿还高。世上的人们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贯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这才承认它的伟岸。
人生便是这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九、《孤松》
唐: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
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
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一棵孤松成长在大路阁下,它枝叶青翠,亭亭如盖,松树不会由于被砍伐而自加防备,于是被可以用作照明所侵害。幸好碰到好心的人,在阁下加上防护的竹篱。只要还有一半生命力的存在,时时将接管雨露的滋润津润。
这是柳宗元的咏物寄怀之作,他以孤松自喻,通过对孤松遭遇的记叙,总结了参加永贞改造失落败的履历教训,表明了自己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期待着有朝一日重新奋起的决心和志向,展示了柳宗元倔强不屈、矢志不移的精神风貌和对出息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
“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两句,既是对永贞改造因没有防备守旧势力的阴谋陷害而失落败沉重教训的总结,又是对所有正派的仁人志士的衷心告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防止仇敌的阴谋陷害,应该时候提高当心,并“以险自防”。
十、《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
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
夕阳犹挂数枝云。
一代雄主秦始皇封禅泰山,登山途中,天降大雨,幸亏路旁一棵枝叶繁茂的松树为秦始皇遮蔽了风雨,始天子感其护驾有功,就封这棵松树为“五大夫”,在秦朝,五大夫这个官衔可不低,享受高干的报酬了。
五大夫松的名声已经传遍古今,它枝干盘屈,姿态优雅,风姿非凡。这颗著名的松树,在巍巍的泰山顶上,似无空隙。夕阳西下时,它的枝头又挂起片片云霞。
成彦雄的这首诗颇有新意,他勉励人们要像五大夫松那样刚毅、向上,不沽名钓誉,而是生命不止,勤恳不已。
十一、《题小松》
唐: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
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
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
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
定悲摇落尽成空。
李商隐的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他备受双方的排挤,成为了政治的捐躯品,虽有才华,但生平困顿不得志。
李商隐在诗中激情亲切地赞颂了松树不畏寒冷、不惧霜雪的淫威,刚劲挺立、四季葱翠的高尚品质,辛辣地讽刺了争奇斗艳的桃李,寄寓了李商隐高远的政管理想,表达了他对庸俗浅薄之徒的鄙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坎坷的人生,仕途的挫折,固然是李商隐的不幸,却也铸造了李商隐缠绵悱恻、隐晦迷离的诗歌特色,成为了诗坛的幸事。
以上都是男墨客们写的诗,但是,咏松树的诗怎能少了女墨客呢?请看这一首吧:
十二、拟嵇中散咏松诗
晋:谢道蕴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䬙。
谢道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才女,是著名宰相谢安的侄女,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一句“为若柳絮因风起”展现出她轶群的诗歌天赋。
嵇中散是指嵇康,他曾官拜中散大夫,是当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谢道韫模拟嵇康的《游仙诗》而创作出这首诗。此诗通过对松树“隆冬不能凋”的描写,赞赏了嵇康无所畏惧的高尚人格,同时借用王子乔乘鹤仙游的神话传说,道出了她对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伤感。
全诗淡雅洒脱,纵横大气,以朴素磅礴的措辞融情于景,在女性诗作中独树一帜。
谢道韫的这首诗具有清逸淡雅之美,洒脱大气之势,没有女性墨客的矫揉造作,谢道韫的惊人才华由此可见。
以上十二首咏松的著名诗篇,赞颂了松树不惧寒冷、积极向上、刚毅不屈的美好气节,您喜好哪一首呢?欢迎一起分享、谈论、转发。
厚古怎能薄今呢?就以陈毅元帅的《青松》作为结束吧: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