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是一种五味杂陈的东西。很多文人骚客的笔下,它是被打翻的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一把酸楚泪。刘禹锡眼中的寂寞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白居易的寂寞是“夜深方独卧,谁为接风床”,苏轼的寂寞是“景象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然而李清照在《如梦令》中,说“寂寞”是一缕清香。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往今来,以花喻人表达惜春伤秋的诗词如浩瀚繁星。李清照这首《如梦令》将同样的主题,写得别有一番韵味。全篇只有短短三十三字,没有表示一个“花”字,便将那股“少女惜春”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读者读完后,会有一幅维妙维肖的画卷跃然面前。
昨夜雨疏风骤。把深夜风雨来袭时,少女内心的担惊害怕描述出来,更把惜春爱花确当心思表露一番。试想,一个少女听到窗外的疾风骤雨,担心自己栽种的花朵能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如此细致入微的描述,实在少见于经典佳作。
浓睡不消残酒。由于太过担心那些花儿,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恰好想起闺房中,还有一壶清酒,干脆起床小酌几杯,以此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常言道借酒浇愁愁更愁,伴随着愁事涌上心头,李清照痛饮一番后,居然在凄风苦雨中悄然睡着。再次醒来时,已经是越日清晨。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昨夜的酒意尚未退去,李清照赶忙起身问正在卷帘的侍女,昨夜过后海棠花如何。侍女微笑着回答说“依然像从前那样娇艳”。若问此诗为何写得好,全凭一个“试”字。“试”写出李清照对海棠花的担心,恐怕海棠花没有经得住风吹雨打,想知道海棠花的状况,却又不敢问。
卷帘的侍女,不能领会李清照的心思。她以为问花便是花,实则是李清照在问自己。李清照将自己多愁善感的情怀,比喻整天井里的海棠花,与其说她不敢看花,不如说是她不敢面对自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永久是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才女,结尾一句用“绿肥红瘦”使得整首词的风格实现逆转。一场大雨经由庭院,绿叶散落一地。在绿叶簇拥下的百花丛中,只有海棠依旧浓郁地盛开,大有王安石笔下“浓绿万枝红一点”的意境美。
年方十六七岁的李清照,已经开始萌发出一股寂寞。时常望着小径喷鼻香疏的院削发呆,时常蹦出一股怜花惜春的情怀。这首诗词由花及人,但又不直接写花儿,将少女比作一株孤傲的海棠花,亭亭玉立却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寂寞的清香。
记得民国才女张爱玲也有一段类似的故事。张爱玲一样爱花,时人夸奖张爱玲“临水照花人”,女人看花若用“赏”字难免不免太俗,只能用“照”字才能还原少女的姿色和花儿的芬芳。以是,才女照花花更美。张爱玲如此,李清照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