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看似描写的是嫦娥在广寒宫中孤寂的心情,却表现了墨客自己的伤感之情。
古诗中常常采取的一种表现办法便是借物喻人,这一次,李商隐用神话人物嫦娥来比喻自己,用共同的心境串联起了这首诗,情绪和景致交融在一块。
这该当是李商隐用典最好最恰当的一首诗,道尽苦处,可谓经典。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上苍夜夜心。

诗只有短短四句,但是每一句都有各自的浸染。
第一句描写的是室内的场景。
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之上有一层深深的烛影,这样的景象衬托出墨客的孤寂,更是将墨客独坐屋中,黯然神伤的画面描绘出来。
以景写心境,寥寥数语,感情已经很浓。

借物喻人李商隐一首经典诗作短短28字写出千年的抵牾和愁绪

第二句写的是室外的景致。
长长的银河已经落了下去,全体天幕之上剩下了几颗孤独的星星,在伴着那一轮孤月,也像是陪伴着墨客这样的夜里没睡的人。
但是这些星星都即将落了下去,彷佛墨客这几个夜里的伙伴也要走了,不免又增长了一层感伤。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开始抒怀,以嫦娥作为抒发情绪的工具,情绪又深了一些。
第三句写的是嫦娥偷吃灵药飞奔月宫的故事,但是这里墨客用了一个\"大众悔\"大众字,也便是说在这里墨客认为嫦娥是不应该偷吃灵药的,详细是为什么,第四句紧接着给出了答案。

第四句,墨客给出了答案,概括起来只有两个字:孤独。
独居广寒,面对着碧海上苍,孤寂清冷,夜夜无眠,每一夜的心境都相同,那便是在孤独中度过。
这样的心境正与墨客此时的心境相同,实则是看似写的嫦娥,实在还是写的墨客在此时的感想熏染和心情。
这样的诗常见,但写到李商隐这般功力的却不常见。

有人说诗中的人物并不是墨客,但是不管是不是墨客自己,终极墨客想表达的还是自己在精神和现实之间的取舍和愁绪。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墨客面临的是污浊不堪的朝堂和现实,逃不开也躲不掉,但是墨客努力想要在精神上解脱这些阴郁和世俗,想要找到一种平衡,但是这世间从来便是或对或错,哪有在对错之间的事情。
以是在这样的夹缝中的墨客,心情很抵牾,在月夜一个人的时候这种心境就尤为明显。

在这首诗中,那种不愿意就此屈身于世俗,但又无法忍受那种孤独寂寞的煎熬的心情被描写得很到位,有一种独特而凄美的美感,并且也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那种心情很多有抱负、有空想的人都有过,那种在月夜思考人生的人都有过,那种在两条路进行选择的人都有过。
这便是诗的魅力,即便穿越了千年的历史烟云,依然能给今人启迪,依然会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