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别号“无忧草”。
原产于中国,明代传入欧洲,在欧美国家广泛栽种。

萱草花期持续数旬日,但每朵花仅开一日,早上开晚上凋落,以是又有"日花百合"之称,即英文名Daylily。

1、大花萱草

这是在玉渊潭公园拍摄的大花萱草。
花朵橙色饱满,宛如天边初升的朝霞。
每一片花瓣都彷佛被精心雕琢过,边缘带着微微的卷曲,更增长了几分妩媚。

拍花识花赏花忘忧草萱草忘忧的由来优美古诗词

大花萱草(北京玉渊潭公园)

大花萱草的茎干细长而挺立,叶子翠绿而细长。
在绿叶的映衬下,花朵更加娇艳欲滴,宛如穿着华美礼服的姑娘,在舞台上尽情绽放。

大花萱草(北京玉渊潭公园)

大花萱草(北京玉渊潭公园)

2、萱草“忘忧”的由来

萱草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记载。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里提到的“谖草”即指萱草。
古代萱草,别名浩瀚,有“忘忧草”“令草”“川草花”“疗愁”等多种称谓。
《江文通集汇注》中有“萱草,忘忧草也”之说。

关于萱草忘忧的记载最早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快,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诗札》中亦载:“自后人以谖草为萱草,遂起萱草忘忧之说。

可见,古人早已知道萱草具有忘忧的功效。

实用疗效上,《本草大纲》记载萱草“苗花气味甘、性凉、无毒,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消食,利湿热。
作菹,利胸膈、安五脏,令人好欢快无忧,轻身明目”。
由此可见,萱草具有治身体烦热、去湿气的药理功效,能使民气安神定,忘怀暂时的烦恼与忧闷,其忘忧的意蕴也由此引申而来。

3、萱草“忘忧”的诗词

晋夏侯湛《忘忧草赋》中对萱草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写:

体柔性刚,蕙结兰芳。
结纤根以立本兮,嘘灵渥于青云。
顺阴阳以滋茂兮,笑含章之有文。
远而望之,烛若丹霞照上苍;近而不雅观之,晔若芙蓉鉴绿泉。
萋萋翠叶,灼灼朱华。
炜若珠玉之树,焕如景宿之罗。

可见萱草的姿态十分柔美、形体统一、花色艳丽。

西汉期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之久,在与李陵的书信往来中有诗云:“亲人随风散,沥滴如流星。
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

南北时王融诗云:“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

唐代白居易有“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的佳句。

4、萱草有毒,把稳与黄花菜区分

萱草不即是黄花菜。
黄花菜是萱草属植物的一种,但除黄花菜外的萱草属植物多数不可食用。

黄花菜花朵比较瘦长,花瓣较窄,花色嫩黄。
新鲜黄花菜含有少量秋水仙碱,该当先制成干品,经由高温烹煮或炒制,才能食用。

不雅观赏用萱草的花则靠近一些漏斗状百合,花色一样平常呈橘黄色,有的乃至靠近赤色。
橘黄、橘赤色的萱草含大量秋水仙碱, 哪怕在热水里烫了又烫,也不能食用。
如果欠妥心吃了,会刺激肠胃和呼吸系统,还会口干、腹泻、头晕。

我们日常栽种玩赏的萱草花不是黄花菜,而是大花萱草、卷丹之类;黄花菜一样平常涌如今菜地里,而非花坛中。
切勿从花坛中采“萱草”来吃,以免中毒。

#妙笔生花创作寻衅##火烛一花佳构拍照##玉渊潭公园##北京##北京身边事##萱草##黄花菜##随手拍##分享你随手拍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