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江山就此一半尽入金人铁蹄,百姓生灵涂炭,争相南逃。
个中有名的词人就有李清照、朱敦儒等。

说到李清照,大家都知道这位“千古第一女词人”;但假如提及词人朱敦儒,现在很多人都不熟习了。

实在朱敦儒此人在两宋之交甚为出名。
其从前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尤其所作之词清高疏放,有“词俊”之誉。

宋人汪莘在《方壶诗余》序中评论宋词发展说:

三首西江月万事原来有命管它何为

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然流出言外。

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

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陶渊明。

此词之三变也。

朱希真即为朱敦儒。
他的词作,更多被形容为“清气”,与苏轼、辛弃疾共同构成了宋代词史上三次重大的变革。

朱敦儒的作品,抒怀言志,不仅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想熏染,而且以词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从而给后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

辛弃疾《念奴娇》词就明确说是“效朱希真体”,陆游年青时曾受知于朱敦儒,为人与作词都受朱敦儒的熏陶。

朱敦儒有两首非常有名的词作《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该当都是其晚年所作。
朱敦儒的晚年作品,由吟风弄月转入至家国之悲,又归于淡泊隐逸。

而《西江月》调多清越哀伤,正和其用。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嫡阴晴未定。

朱敦儒年少时由于家庭富余,以是从前居洛时,常常狎妓冶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

后遭遇宋室南渡;待得晚年被罢往后,他在嘉禾城南放鹤洲筑别墅,词中多写隐居生活情趣,却又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悲观思想与诗酒自放的颓废情调。

回顾平生,少年的欢情,壮年的襟抱早已成为迢遥的过去,飞逝的岁月在这位年迈的词民气中留下的只有情面冷暖命途多舛的凄黯影象。

以是词的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酸楚的笔触。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万事本来已命中注定。
一种无可如何的神色,又隐含几分激愤,更含有对自己从前追求的悔意和自嘲。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宋】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尘凡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终日醉饮花前,“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只是由于生平中能有几次短暂的俏丽的梦,多少奇人异士都不免归到黄泉。

这时候的朱敦儒那种壮怀远抱已被消蚀殆尽了,字里行间仍存苦怀,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

自以为看破了尘凡,不复希冀有所作为,把统统都交付给那变幻莫测的命运去主宰,自己“不须计较与安排”,只要“领取而今现在”,求得片时欢快也就心满意足了。

辛弃疾也有一辅弼似或悲观、或愤激之作。

《西江月·渔父词》

【宋】辛弃疾

千丈峭壁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落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
闲管兴亡则甚。

采石为江防要地,历代南北战役,多于此渡江。
宋开宝七年(974),曹彬率师攻取南唐,于此渡江不必说了。
隋开皇九年(589),韩擒虎灭陈,也是由此济师。
至于东汉、晋、梁之师,出入建康,率皆由此。
因而,采石成为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见证。

而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挥军南下,大举进攻南宋,当时宋朝军队奋起反抗,末了金兵败北,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兵只能撤退。

这场战役中,最大规模的战斗是在采石矶,当时宋军将领虞允文带领一万将士击溃了金军四万士兵,但因朝廷媾和,虞允文调任四川宣抚使,末了去世在任上。

辛弃疾生平以规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

以是,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由临安赴湖北任转运副使,舟行江上,过采石矶时,触景生情,以渔夫的口吻写了这首《西江月》。

陡峭的绿崖有千丈余高,落日照在江面上泛着金光。

白鸥在江上自由飞行,毫无戒心,与人和谐相处;而人则乘舟遨游,任其所之。

长江沿岸水产丰富,鱼蟹肥美,可供享用。
江村落可沽酒,可以逢酒必饮。

“千年往事已沉沉。
闲管兴亡则甚。

半卷诗词

一首诗、一阕词、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