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先晨作大寒,东归程径恐难乾。故宅梅树花开未,犹拟春前旬日看。”——明•刘崧《大寒雨》#每天古诗词##冬日生活打卡季##记录我的2024##讲好中国文化#
1、《大寒》
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童子有美质。
【赏析】大寒时节,雪尚未融化,我闭门不出。可怜那穿着高高云冠的人,局限在这狭小的房间。我的车马早已停放,我的驭手也久已停滞敦促。我拿起扫帚整理编排,与人对坐相对整日。失落去羊群,要当心多重的岔路,学习修道要专注于一条。如果真能得到宗阙里的指示,百家学说都可以打消。为了追求山峰的高远,不应该停滞努力,要去拜访高崒嵂(山名)。虽然年纪已经垂老,但年轻人拥有美好的品质。
此篇古诗描写大寒时节,墨客自闭门不出,沉思修道,以追求学问的高峰。他坚信学道需专注,不被百家纷争所惑。希望得到宗阙里的指示,以至于辅佐百家,摒除差异。末了,墨客对年轻人的美好品质充满希望。
2、《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仲春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赏析】尾月里的酒满满地盛在酒罇里,金炉中燃烧着炭火,取暖和舒适。寒冷的冬天该当靠近火源,无事的时候最好不要开门。冬季和春季交替变革,星辰和玉轮何存?来日诰日将会有新的景象规律,梅花和柳树等待着阳春的到来。
(此诗出自《卢相公咏廿四气诗》卷,见于伯二六二四、斯三八八○卷。两个版本中有所不同,现以伯二六二四卷为主,参考斯三八八○卷进行校正。按照记载,这组诗的作者有争议。个中,元相公可以确认是指元稹,但卢相公的身份尚不清楚。关于诗歌的真实作者,已经难以考证。也有可能元、卢两人都是虚构的名字。现在先采纳元稹的身份记录此诗。)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 大寒十仲春中》描述了大寒时节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表达了墨客对季候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腊酒自盈罇,金炉兽炭温"描述了冬季的寒冷,尾月已至,人们在家中享受温暖,饮酒取暖和,炉火熊熊,意味着温暖和安逸。这两句以写景为主,突出了冬季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办法。接下来的两句"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则强调了大寒时节宜近火源,不要轻易出门,这不仅是为了保暖,也是为了避免寒冷带来的困苦和不适。这里揭示了人们在寒冷时令中的应对策略,同时也有对安宁宅心的神往之情。
第三句"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提醒人们韶光在一直地流转,冬季与春季交替迅速,韶光如星星、周而复始,月如阴晴圆缺,均一直滞。这句话具有哲理性子,表达了墨客对韶光的深刻思考。末了两句"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则展望了未来,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梅花、柳树等待着阳春的到来,充满了希望与活气。
3、《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纭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落。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赏析】平明时分,瘦弱的马从西门出发,淡淡的阳光下,寒冷的云层已耐久久地散去了。醉态尚存的面庞迎着寒风,稍有动摇就会醒来,厚重的裘衣里藏着双手取暖和。纷纭扬扬的狐狸和兔子投入茂密的莽林,点点的牛羊散布在迢遥的村落。并不由于山川的多么壮丽而产生感慨,岁月贫乏的游子却自有忧闷消磨了心魂。
全诗讲述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马匹出行,景象寒冷,景致淡然。墨客在酒醉之后,面对风寒,觉得复苏,但仍旧忧闷不断,犹如游子一样平常。诗中的描写平实而真实,透露出深深的忧思之情。 淡淡的阳光,寒冷的云儿,醉了的陆游吹了风,直接惊醒。手太冷了,陆游将手伸进厚厚的衣服中取暖和,却也只有一点点余温。狐狸兔子早就到深山中藏了起来,远远地只瞥见几只牛羊散在村落边。我不是为了山川而感慨,只是岁暮到了,我这游子见此情景,太过销魂。
4、《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赏析】上一场的雪还未完备融化,新的雪又围住了屋子。台阶前结着冰银般的床,屋檐上挂着冰凌像钟乳石一样。通亮的太阳无光辉,强风正在咆哮呼啸。人们嘴巴都冻得动不了,说话都发不出声音。 这首古文描述的是冬天的寒冷景象。旧雪尚未融化,新雪又覆盖了屋子。台阶前的床铺结着冰,屋檐吊颈挂着像钟乳石一样的冰凌。通亮的太阳失落去了光辉,剧烈的风正在呼啸咆哮。寒冷让人们的口舌冻僵,无法说出话来。整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象,传达了冬日的寒冷和寂静,给人一种凛冽的寒冷感想熏染。 首句平铺直叙描写新雪与旧雪的环境:之前的雪还未溶解,新的雪就又下来了;第二句以拟人化的手腕,用“银床,钟乳”之比喻,更是形象地把大寒天气的寒冷特色描述的维妙维肖;第三句以“看、听”的感不雅观来描述大寒的寒冷之态太阳失落去了光辉,烈风在呼啸;末了一句,描写的直白却又深有寓意,表面上是描写大寒之冷,冻的人口不能开,语不能言。
5、《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宋•苏轼
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
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
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蛩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赏析】春雨像暗淡的尘埃一样周详,东风吹倒了人。东坡数间房屋,巢穴里有谁和我为邻。空牀上敛着褴褛的棉絮,破竈里燃着新生的柴薪。面对着彼此,却不言寒意,唉,可怜知道我贫苦。我有一瓢酒,独自饮下,好也不好,恶也不恶。虽未能让我面颊绯红,至少让我唇湿润。故友千锺美酒,饮立时的官吏醉倒吐出芳草来。谁知道我和你,此刻坐着却犹如寒蛩一样平常悲鸣。努力奋斗,不怨定命,我们都是天的子民。一起去看那花儿和柳树的摇荡吧,共享无尽的春天。
墨客通过描述春雨、东风、房屋和生活中的琐事,表达了自己贫苦的情状和对友情的思念。虽然物质贫乏,但他以坚韧的精神面对苦难,寄望着未来共享无边春光。诗中抒发了一种乐不雅观向上、勇于奋斗的情怀。
苏轼的《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以朴实的措辞勾勒出一幅贫苦生活的画面。诗中描述了春天里的冷雨、暖风,以及作者在东坡的简陋屋里过着穷苦生活的场景。屋内空牀敛着败絮,竈破鬰着生薪,生活困顿,却无怨言。作者虽然穷苦,但仍旧心怀乐不雅观,饮酒消愁,借酒浇愁,表现了对困境的坚韧和乐不雅观态度。
巢三是苏轼的朋友,潦倒不堪的他来投苏轼,苏轼将其安顿在雪堂住下。这一年冬天,大寒时节,苏轼转到雪堂,这里的居住条件也不好,空床破絮,破灶冷薪。纵然如此,两人也不言寒,苏轼还安慰朋侪:不要怨恨老天爷,出去走走,看到花柳动了,春天也就不远了。在寒冷的时候,有朋友的收留和安慰,心中也是温暖的吧!
冬天再冷,有朋侪相伴和安慰,亦是温暖如春。
6、《村落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仲春,五日雪纷纭。
竹柏皆冻去世,况彼无衣民。
回不雅观村落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赏析】元和八年十仲春,连续五天算夜雪纷飞。竹子柏树都被冻去世,何况那些缺衣的贫民。遍不雅观村落庄闾里间,十有八九户小家贫。北风呼啸锋利犹如利剑,棉衣软弱不能抵御寒冷。只有烧点野草取暖和,整夜愁坐等待天亮。才知道大寒天气,农夫更加痛楚酸楚。再看看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轻轻关上草堂的屋门。穿着御寒的皮袍盖着丝绸的棉被,不论是坐着还是卧躺都很温暖。光彩免遭饥饿寒冻之苦,且又不必垦植力勤。想起他们深感惭愧,扪心自问自己算是什么人?
注释:①“五日”句:形容景象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去世了。②回不雅观:遍不雅观。村落闾(lǘ):村落、村落落。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③蒿(hāo)棘(jí):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④农者:种田的人。苦辛:痛楚酸辛。⑤顾:可是。当:值,在。此日:指在冰凉的时候。⑥草堂:茅草盖的屋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深:隐蔽。掩门:闭门。⑦褐(hè)裘(qiú):布面的皮袍子。絁(shī)被:绵绸被子。⑧垄(lǒng)亩勤:种田的辛劳,垄亩,田亩,田间。⑨彼:指农人。深:甚。⑩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无垅亩之勤,却凭什么过着优裕的生活。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盘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心政府掌握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养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贩子、僧侣、羽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乃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人包袱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不雅观村落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劳”(《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人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楚,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受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墨客把自己的生活与农人的痛楚作了比拟,深深感到惭愧和腼腆,甚至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利用比拟手腕的很多,把农人的穷苦痛楚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比拟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人的贫苦与墨客自己的温饱为难刁难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名贵的。除比拟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措辞普通,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夷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表示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普通夷易的艺术风格。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落(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退居期间,他身体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朋侪的大力接济。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期间的元和“八年十仲春”。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盘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心政府掌握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养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贩子、僧侣、羽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乃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人包袱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不雅观村落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劳”(《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此诗写冰凉时令农人生活的艰辛,与自己的温饱相对照,深感不安和自愧
7、《山居大寒雪 》
明•张嗣纲
山居逢岁腊,衣薄觉寒冷。
折竹声催听,飞禽影断看。
僮仆痴环户,牛羊
最疑景象极,指日转春官。
【赏析】张嗣纲笔下的大寒,是阴冷的。在山中,墨客听着雪折竹的声音,看着飞禽消逝在山间,太过寒冷,连牛羊都不愿意出去。大寒在年末,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循环,最寒冷的时节过去了,春天也就来了。
8、《后嘉鱼诗(甲子) 其九 》
明末清初•屈大均
半在崧台市,渔船买更鲜。
自烹喷鼻香积外,相馈大寒前。
小用葱花糁,轻将酒子煎。
雪儿能劝客,歌曲有馀妍。
【赏析】又是一年寒冬到,墨客在渔船上买来新鲜的鱼。墨客打算得非常好,他自己吃一些,留一些赠送给他人。“小用葱花糁,轻将酒子煎。”再现了烹鱼的过程,口水都要掉出来了。下雪了,恰好劝客人多喝点,听着歌曲,都以为余音不绝。寒冬尾月时,有好吃的相伴,也就不那么冷了。
9、《苦寒吟 》
唐 -刘驾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赏析】百泉都被冰冻而无声,我吟唱着寒冷更加深刻的感想熏染。深夜依赖在高大的乔木松树旁,不以为身上沾满了洁白的雪花。竹竿上有甜美和苦涩,我喜好坚守苦涩的节操。鸟儿的歌声中蕴含着悲哀和欢快,我乐意为之流下鲜血。如果潘安能理解我的吟唱,他就不会早早地生出白发。
墨客在寒冷的冬天,用富有激情的措辞表达了自己对寒冷的深刻感想熏染和对坚守苦涩的态度的热爱。他表达了乐意为梦想和崇奉而流血奋斗的决心,并对那些能理解二心坎天下的人表示期待和共鸣。墨客以自身的感想熏染和体验,表达了对人生中困难和磨难的坚韧和勇气。
10、《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赏析】全诗表达了冬日寒冷的景象,以及作者在冬夜中的孤寂心境。墨客描述了鸟惊飞起、雁号回荡的场景,以及自己独自坐在宁静的书几旁,悄悄地面对尘劳。北方的风呼啸着,雪压在南山之上,形成了霜威和雪意的瑰丽景象。在大寒时节,墨客体悟到茶的温暖和舒缓效力,但同时也提到该当以酒来争豪迈。墨客的砚台像冰一样冷,灯花也逐渐老去,他仍旧坚持着与群书为伴,拥着旧袍度过孤冷的夜晚。整首诗抒发了对冬日孤寂的深刻感慨,以及墨客对逝去光阴和书卷的眷恋。 大寒之夜,墨客听到窗外传来的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为俗事缠身的他遐想到了很多,他通过描写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的景象,以此寄托了对朋友的深情思念,以夜“寒”反衬其友情情意之朴拙,更是难能名贵。
11、《大寒早行》
宋•石介
万动皆休迹,五更独鸣鞭。
星霜结凄色,风霰过长川。
草暖犬犹睡,河冰马不前。
城墙多有穴,村落屋半无烟。
饿虎寒犹吼,妖狐怪不眠。
山空乱猿叫,树折一鸡颠。
几处炉爣炭,何人坐有毡。
波折转行路,凛冽逼穷年。
脚指两个落,衫裳百孔穿。
嘘唏鼻才润,僵直手难拳。
身固冻不去世,志当穷且坚。
四方丈夫事,谁为泪潺湲。
【赏析】万事都停滞了踪迹,只有鞭声在五更时分孤独地响起。星辰苍凉的色彩凝集,寒风夹着冰雹吹过长川。暖和的草地上,狗依然沉睡,冰封的河面上马无法前行。城墙上多了许多洞穴,村落庄的房屋中险些看不到炊烟。饥饿的老虎仍旧在寒冷中咆哮,妖狐和怪物也不眠不休。山间空旷处猿猴纷纭嘶叫,树枝折断一只鸡失落去平衡。几处火炉只剩下灰烬和炭火,却没有人坐在上面取暖和。波折的道路上转身行走,寒冷逼近贫穷的岁月。脚指头冻得觉得不到,衣衫上布满了百孔。呼吸的鼻子才润润的,僵硬的手难以握拳。身体虽然冻得不能去世去,但心志武断地坚持贫穷。四方丈夫们的奇迹,谁会为泪水点滴而哀叹。
12、《大寒夜坐有感》
宋•宋庠
河洛成冰候,关山欲雪天。
寒灯随远梦,残历卷流年。
杯共芳醪冻,簪依短发偏。
毫釐九牛畔,头角两蜗前。
冶外金休跃,山阿溜或穿。
飘人谁怨瓦,使鬼尚须钱。
招隐芝岩路,盟真玉笈篇。
【赏析】河水冰封,时节已到,关山上飘着雪花。孤灯伴着迢遥的梦境,残留的历史卷起了流年。羽觞中的芳醇酒已被冻结,簪子依然插在短发上。纤毫之间难以分辨牛之一毛,头上的角与前方的蜗牛并驾齐驱。冶山外的黄金停滞了咆哮,山阿间溪水或许穿行个中。游荡的人谁在抱怨这世俗?即便在冥界,灵魂也须要交纳用度。向着隐芝岩的路迹招手,盟约在真玉的笈篇上记录。何时才能安坐在清颍之畔,悄悄洗涤尘世的缘分。
这首古文描述了冬日河水冰封、关山上雪花纷飞的景象。孤灯下人在迢遥的梦境中徜徉,回顾着流逝的岁月。文中还提到羽觞中的芳醇酒已被冻结,簪子依然插在短发上,暗示着岁月的变迁与不变。描述了纤毫难辨的牛之一毛,以及头上的角与前方的蜗牛并驾齐驱的景象,表达了历史长河中各类眇小的差异和变革。接着,描写了冶山外的黄金沉着下来,山阿间溪水或许仍在流淌,展示了自然的美妙与变幻。文中还提到世俗间的苦难与贪婪,以及追求真谛与修行的渴望。末了,表达了向着隐芝岩的路迹招手的欲望,以及希望通过盟约记录真谛。终极,希望能够在清颍之畔悄悄洗涤尘世的缘分。整篇古文富故意境,描述了自然与人生的美妙变幻,以及对真谛的追求。
13、《予始到琼众谓海南自来无大寒今岁尾月连日风雨殆不异北地因成小诗记之一》
宋•李光
海国冬常燠,阴霾忽满山。
飕飕北风劲,凛凛冻云顽。
蟋蟀已无语,芭蕉犹强颜。
江头梅柳色,春色几时还。
【赏析】海国冬天虽然常常酷热,但此时阴霾忽然弥漫山间。北风呼啸,寒冷的冻云坚韧不化。蟋蟀早已不再鸣叫,只有芭蕉依然倔强地特立。江头的梅花和柳树,它们的颜色如何?春色何时才会再次归来呢?
文章描述了海国冬天的景象,寒冷且阴沉,北风凛冽,冻云笼罩,昆虫不见踪迹,唯有芭蕉依然坚挺。同时,提到江头梅柳,暗示着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期盼。整篇古文透过自然景致,表达了人们对时令变换和生命力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予始到琼衆谓海南自来无大寒今岁尾月连日风雨殆不异北地因成小诗记之》是李光的作品,它写出了南海地区在冬季也有寒冷的时候,与北地的寒冷并无太大差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感想熏染。
这首诗以冬天的南海景象为背景,以风雨、寒冷、植物等元向来描述气氛。首先,墨客描述了南海地区的冬季景象燠热,但此刻却被阴霾笼罩,溘然而来的寒冷觉得,使人不禁感到惊异。北风剧烈砭骨,冻云密布,暗示了这一期间的寒冷非常。接着,诗中蟋蟀已经无声,芭蕉却仍旧坚韧,这里通过对生命的比拟,传达出了对困境的顽强和坚持。末了,墨客提到江头的梅柳,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希望的曙光即将降临。
14、《己卯冬大寒有感》
宋•苏舜钦
延川未撤警,夕烽照冰雪。
穷边苦寒地,兵气相躔结。
主将初临戎,猛思风前发。
朝笳吹馀哀,叠鼓暮不绝。
淹留未见敌,愁端密如发。
予闻古义士,自誓立壮节。
丸泥封函关,长缨系南越。
本为朝廷羞,宁计身命活。
功名非与期,册书岂磨灭。
然由在遇专,丑类易剪伐。
训士无他才,赏罚在果决。
近闻边方奏,中覆多沈没。
罪者既稽诛,功者不见阅。
虽使颇牧生,勇智当坐竭。
或云庙堂上,与彼势相戛。
恐其创新勋,欻然自超拔。
不知百万师,寒刮肤革裂。
关中闲诛敛,农产半匮竭。
我欲叫上帝,愿帝下明罚。
早令黠虏亡,无为平生易近孽。
【赏析】延川的鉴戒还未撤除,夜晚的战火映照着冰雪。这片贫瘠的边地,遭受着寒冷的折磨,战役的气息弥漫。主将初次面临沙场,思考激烈,迫切地想在战风吹起之前展开进攻。晨曦的军号吹响,余音悲切,傍晚的战鼓连绵不断。战事胶着,未见到仇敌的踪影,忧闷之情像发丝般密集。我听说过古代的义士,他们立下豪言壮志,用泥封住信函,用长缨扎住南越的边关。他们原来该当为朝廷感到耻辱,甘心操持自己的死活,而不活在屈辱之中。功名并非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实现,光彩不会被磨灭。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陷入了困境的人很随意马虎被仇敌所利用。演习有素的士兵没有其他的才能,奖罚之事要果断决议确定。最近听说边疆上的报告,中层领导的才干很多都被埋没了。咎由自取者被深究和惩处,而有功者却没有得到赏识。纵然有些人勇猛聪慧出众,也面临筋疲力竭的田地。有人说在朝廷之中,与那些权势相反抗,恐怕会受到异样的报酬,溘然之间就会脱颖而出。我不知道数以百万的士兵们,身受寒冷,皮肤开裂。关中地区被征收的军需物资很多,农人的产量也减少了一半。我希望能够呼唤上天,愿天帝显著神罚。早日让那些狡猾的仇敌灭亡,不再给百姓带来灾害。
该诗以咏史抒怀的手腕,表现了战乱边陲的苦楚和对祖国沉沦的深切忧虑。墨客以望远镜为心情发泄的载体,以锐利的笔触描述了战时边地的悲惨景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墨客首先以“延川未撤警,夕烽照冰雪。”开篇,通过冷冽的冰雪和夜晚烽火相照的景象,展现出边陲的寒冷和紧张的战役氛围。接着,墨客以“穷边苦寒地,兵气相躔结。”将边陲的贫瘠与战士们的怠倦凝聚成冷漠的现实,表示了军民的困难遭遇。
诗中主将初临戎,充满豪情壮志,却又夹杂着对出息的担忧,形象光鲜。通过朝夕间战鼓声的起伏,墨客将战事的残酷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予闻古义士”表明自己对历史英烈的敬仰,对志节的崇尚,呼唤英烈的精神力量,以勉励当下勇士奋勇向前。接着墨客以“不知百万师”等,直言国家的困苦和危急,表达了对当时境遇的酸心和愤怒。末了,以“我欲叫上帝,愿帝下明罚。”表现了墨客对国家出息的愿望,以及对祖国安危的深情祈盼。
15、《岁寒知松柏》
宋•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季。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不雅观,已不见封彝。
【赏析】松树和柏树自天生便是独一无二的,它们青翠欲滴,贯穿四季。心中隐蔽了后凋落的枝叶,每逢岁末的大寒时节,它们自有知觉。寒冷的冰霜在晚上降临,环绕着岩穴和涧谷,授予了它们独特的姿态。有时它们容纳蝼蚁的小巢穴,却从未见过斧头和锤子的毁坏。摇荡着落叶,安谧地度过千秋岁月,而在风中婆娑舞动时,却发出万籁俱悲的声音。郑公曾扶持着贞不雅观之治,但如今已无法看到被授予封爵的彝器。
全诗写松柏的坚韧与深邃,它们独立挺立,经历岁月的洗礼,却依然保持生命力。作者通过描述松柏的形态和情状,抒发了对逝去岁月和盛衰更替的思考。同时,诗中还融入了郑公的历史典故,以古代贵族的命运映照松柏的悲壮。整体氛围深奥深厚而富有哲理。黄庭坚在诗中描写了大寒时节,雪窖冰天中松柏仍以孤傲耿直的品质和四季常青的姿态耸立于天寒地冻的风雪中,整首诗尤其是“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更耐人寻味,写出了寒冬中松柏的灵魂。
16、《苦寒吟》
唐•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赏析】天寒的时候,景致变得青苍,北风呼啸着吹过枯萎的桑树。厚厚的冰层上没有裂开的纹理,短暂的日间里有着冷冽的光芒。敲打石头也无法生动怒焰,寒冷的阴影攫取了正常的阳光。这苦涩的调调终极传达了什么言意,冻结的吟咏造诣了这首诗篇。
17、《永乐沽酒》
宋•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落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cuàn]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赏析】在大寒的时节,怎能没有一杯酒,欲壮士气,却多有心愁未能如愿。破楮币只值一文,捐献之心却高于天,瓦壶里仅装约三升酒。村落落所沽酒太稀薄,就像喝了水一样,冻得面庞微温还带着冰霜。别怪厨中的仆人和篙工,从前曾经有过美味的肉,就像丰富的食品一样丰硕。
这首诗描述了大寒时节的悲惨景象。墨客渴望有一杯酒来抚慰心情,但却因困苦而无法实现。村落落里所售酒稀薄,乃至像喝水一样平常,而面上微温却带着冰冷的觉得。诗中提及的楮币和瓦壶暗示穷苦的境遇。末了,墨客劝告不要怪责贫苦的仆人和篙工,由于从前他们也曾有过丰硕的美食。整体描写着冷漠的现实与生活的艰辛,流露出深奥深厚的感慨与无奈。 这该当是方回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过得清贫日子,大寒时节来了,岂能无酒?恨不能多来点,可却囊中羞涩。村落里买的酒淡的如水,打回来的酒虽然还有点温度,但由于天冷还夹了一些冰,大家伙不要惊异,自古都有贫穷与富贵的活法,哪管人家肉吃不完,咱们就喝咱们这淡如水的酒吧。
18、《冬行买酒炭自随》
宋•曾丰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
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玉友先驱挫雪威。
寄与来鸿不须怨,离乡作客未为非。
【赏析】寒冬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大寒已过,万物也有了周而复始的活气。叶随风落,天寒地冻,须要有酒来驱一驱挫一挫雪的寒气,家人寄来的书信不须要带着怨气,毕竟我离家作客不是胡作为非,而是有正事要做。大寒已经由去,尾月来临,万物都按照它们固有的规律出入。像木叶随风飘荡没有顾虑一样,溪流从山上跌落,总有它们依归的地方。炎帝的后殿散发着冰霜的气息,玉皇的仙友们在前方抵挡着雪的威势。将信鸽请托给飞来的,不必怨恨阔别故乡作客,由于离乡背井并不是一件错事。 墨客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革、物象和天地之间的法则,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革,以及面对离故乡、作客他乡时的坦然和豁达的心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9、《元沙院》
宋•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喷鼻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得意,琉璃瓶水照秋毫。
【赏析】大寒时节,墨客登上山峰最高处的亭台未觉得到劳累,看那烟云惨淡,看那松竹萧骚,放眼望去,尽是寒冬的冷寂景象。看到元沙院,遐想到好多,谈席风生,心从得意,琉璃瓶水,从中感慨颇多,意犹未尽。这三首写在大寒时节的诗,既没有冬去春来的酒宴告别,更没有莺歌燕舞的辞旧迎新,乃至读之不忍。白居易以仁心体谅百姓之苦,曾巩身体力行为百姓办事,王铚忠孝不能两全,是由于,大寒虽寒,却有那么多的人心甘情愿为这个天下送去温暖。
20、《大寒呈张太博》
宋•郑獬
寒风怒发达,排户入吾室。
沙灰涨入夜,白日赤黄色。
捉衣拥肩坐,心脾寒憀栗。
须臾景象变,阴黯如涂漆。
跳空雨雹飞,四走珠玑出。
数子方叹惊,共怪天公逸。
师长西席携书来,昂颐杖飞策。
乃召二三子,环坐与之席。
呼童令取酒,盘飣杂梨栗。
酒行寒气除,春阳生四壁。
师长西席说大义,驰骛何纤悉。
洞彻人精神,两耳飞霹雳。
老语植根节,九牛不可屈。
尧眉与舜目,缅若曾相识。
如当夜黑中,光耀见赤日。
退思圣贤业,所积在劘剔。
韦皮画山龙,块泥亦瓦砾。
人固有识智,非如物之植。
而不自刻苦,昼夜如刀尺。
年齿方矫健,男儿宜努力。
方今太平民,尚未获苏息。
谁能拱两手,看人树勋绩。
【赏析】寒风剧烈吹拂,把门户推开进入吾室。沙尘蔽天阴暗,白日的光华显得黯淡无光。捉衣拥肩坐着,内心寒冷颤栗。转眼间景象变幻,乌云密布犹如涂上了漆。猝然间,跳空雨滴和冰雹飞落,像珠玑四处散开。大家数着点子,都感叹着天公的奇妙安排。
一位师长西席携书而来,昂首阔步,手持拐杖飞奔。便调集二三子弟,围坐在一起共赴宴席。叫仆人取来美酒,盘中摆满了各种梨和栗。酒行寒气肃清,春阳照耀四壁,席间师长西席阐述大义,滔滔不绝,飞快地讲述了无微不至的细节。
洞察人的精神,听起来让人犹如两耳雷霆炸响。师长西席老道的教诲根深蒂固,九头牛也无法拉断。像尧帝的眉宇和舜帝的眼神,使人仿佛曾与之相识。就如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到刺目耀眼的红日。回忆圣贤的古迹,个中的积淀在历经剔除后才得以显现。就像绘制在韦皮上的山龙,纵然是块泥土也能成为瓦砾。人固然有识智,但并非像物体成长那样自然,而是须要昼夜不辍地像刀尺一样不断琢磨。年轻矫健的男子应该勤奋努力,如今虽然太平盛世,但尚未能完备安逸。谁能
21、《仲春大寒偶书短句》
宋• 强至
上天谁与问,四时曷相关。
已季春成暮,当温气反寒。
农心忧地冻,俗眼惜花残。
我岂殊民意,身为父母官。
【赏析】上天谁与问,四季为何相互影响。已是季春成暮,正当温暖的景象又反而寒冷。农夫忧虑地冻害庄稼,一样平常人眷恋花朵却担心它们凋落。我岂是与普通百姓的心意不同,作为一名官员身份更该当为父母官,关心百姓的冷暖。
全诗表达了墨客对四季变革及人们对景象、花草的烦恼与忧虑,同时强调作为官员该当怀有公仆之心,关心百姓疾苦。
这首诗《仲春大寒偶书短句》由强至创作,表达了仲春的大寒天气以及四季交替的自然景象,同时抒发了农人和官员们的不同心情。
首句"上天谁与问,四时曷相关。"直截了当地讯问了上天的决定,为什么四季交替如此不按常理,从而引出了墨客的疑问。接着墨客写到"已季春成暮,当温气反寒。"这里描述了春天刚刚开始,却溘然迎来了大寒天气,春意未能坚持,与自然征象不符,也暗示了生活的不可预测性。接下来的两句"农心忧地冻,俗眼惜花残。"反响了农人担心地里的冻害,以及普通人对花朵凋落的感叹。这里通过详细的生活情绪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常和人们的担忧。末了一句"我岂殊民意,身为父母官。"则提醒了墨客自己身份的不同,他是一位官员,与普通民众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任务。这也反响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在面对自然变迁时的不同心境。
22、《连夕大寒示邻士二首 其一》
宋•李光
冻云垂地北风颠,妆点江湖欲雪天。
我亦随身有蓑笠,兴来同上钓鱼船。
【赏析】北风颠倒着将寒冷的云彩垂落,妆点着江湖,仿佛要下雪一样平常。我也随身带着蓑衣和笠帽,心情飞腾时,就和其他人一起登上钓鱼的船只。
墨客描述了北风寒冷的景象,以及江湖上欲雪的气氛。墨客自比为隐士,和其他渔夫一同登上钓鱼船,享受着钓鱼的乐趣。
《连夕大寒示邻士二首 其一》这首诗由唐代李光创作,表现了作者在大寒时节与朋侪共赏冰雪之美、同享室外活动的情景。
在这首诗中,李光通过精彩的描写,将大寒时令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冻云垂地北风颠”,生动地描述出北风凛冽,天空中的云层仿佛冰冻一样平常垂地。这一画面营造出了极寒的氛围,让人感想熏染到了寒冷的严厉。接着,“粧点江湖欲雪天”,墨客用“粧点”一词,奥妙地表现了雪花飘洒的场景。江湖被雪点缀,预示着雪天即将来临。这种精细的描写增长了诗歌的艺术感。诗的下半部分则突出了作者自己的参与感。“我亦随身有蓑笠”,作者亲自参与到这个自然景不雅观之中,他准备好了蓑笠,显示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亲近。末了两句“兴来同上钓鱼船”,表达了作者与朋侪一同登上钓鱼的船只,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这里融入了交情和共同的欢愉,使整首诗更具人情味。
23、《大寒后写怀》
——明•区大相
靡靡西颓光,何时燠寒灰。
槁木无买卖,宁知春事回。
龙蛇蛰已深,松柏日见摧。
冰霜满天地,欲往谁为偕。
飘飘南雁逝,声响一何哀。
我欲致此鸟,因之托中怀。
惜哉无羽翼,凝望以徘徊。
【赏析】岁末大寒,连树木都了无买卖,春天什么时候回来呀?蛇藏在地下,松柏一天比一天枯槁。天地之间,满是冰霜,想出行,谁来作伴呢?那南飞的大雁,声音是多么的哀伤,我想跟大雁说,让他将我的苦处送到远方,可我没有翅膀,只能望着它飞走,剩我独自徘徊。岁末天寒,那一腔衷怀,却无法送去远方,怎能不令人伤感。大雪,阻挡了我的行程,却无法阻挡我的心意。
24、《悲惨犯 十仲春十七昼夜,大寒读书,至漏三下,屋小如舟,虚窗生白,不知是月是雪。因忆江南野泊,雪压篷背光阴景,正复似之》
清•蒋春霖
短檐铁马,和冰语敲阶,更少残叶。
鼠声渐起,芸编倦拥,酒怀添渴。
疏灯晕结。
觉霜逼、帘衣自裂。
似扁舟、风来舵尾,野岸冷云叠。
回顾垂虹夜,瘦橹摇波,一枝箫咽。
窗鸣败纸,尚惊异、打篷乾雪。
悄护铜瓶,怕寒重、梅花暗折。
却开门,树影满地压冻月。
【赏析】大寒时节,作者在灯下读书。屋子如一只小舟,窗户外越来越白,不知道是月光还是雪。作者想起多年前在江南夜泊的往事,那时大雪落在船上的篷窗上,和今晚多么的相似呀。冬天太冷,作者护住铜瓶,他怕雪将梅花冻折,推开门后,满地都是树的影子,压着月光。但愿淤泥埋夏花,秋树早红叶,清茶当月饮,凉风扫旧凋,冬又逢故人。
25、《咏雪 》
宋 - 徐积
雪者阴之类,大寒之所为。
於人无暖意,着物有消时。
万草若相畏,孤松亦自持。
闲阶不须扫,日照与风吹。
【赏析】雪是阴气的一种表现,它是大寒天气所带来的。人在雪天中感到寒冷,身上的衣物也会逐渐被雪覆盖而消逝。草木感到寒冷而畏缩,孤独的松树却能自我坚持。这时候,空闲的台阶不须要打扫,由于阳光照射和风吹会自然地打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