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仕途失落意,只好寄情于山水,因此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惆怅。
今选其小令32首,按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隐居避世:张可久神往隐居生活,通过《满庭芳·金华道中》《寨儿令·次韵》等小令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山水田园的渴望。
他厌恶营营苟苟、纷纭扰扰的尘凡,想学范蠡泛舟湖上,想像牧羊儿皇初平那样避世而居,想与世外神仙赤松子相伴而游。
在他眼中,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归隐是清雅,像梅子那样成为调味品,即混迹官场,是庸俗。
《人月圆·山中书事》《清江引·山居春枕》《朝天子·山中杂书》等小令描写的都是山居生活的闲适,虽然吃的粗陋(鹤骨清癯),住的大略(蜗壳蘧庐),却可以“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从中可以看出张可久暂时找到了精神寄托。
但山水田园并没有令张可久的内心得到真正的沉着。
通过《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他明确表达出读书便是为了富贵显达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才华堪比诸葛亮、司马相如,可惜缺少慧眼识珠的明主,无法施展抱负,只能退而求其次,纵情诗酒,隐居山林。
《殿前欢·次酸斋韵》是张可久和贯云石而作,与贯云石之作相互呼应,反响的都是渴望出世的心情,不同的是贯云石之作洒脱,而张可久之作沉重,这与两人的生活经历密切干系。
贯云石出身于官宦贵族,继承父爵,出任过两淮万户达鲁花赤,做过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托病辞官之举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故而豪放。
张可久生平时官时隐,只在地方做过下级官吏,仕途屡屡失落意,他的归隐实际上是被动的,无论用再多洒脱的词句,都难以掩饰笼罩其怀才不遇的失落落。
张可久在这首小令中自嘲“欠伊周济世才”,可见其心中郁郁难平。
末了他与酸斋相视而笑,酸斋的笑或许是畅快的,而张可久的笑却难免带着几分酸楚。
《山坡羊·酒友》写与朋友饮酒的环境,虽然用梅花、小桥、青旗、疏篱勾勒出一幅闲适的田园小景,但一句“沿村落沽酒平凡债”完备道出了作者的窘迫,一个四处赊欠酒债的人,饮酒时真的能痛高兴快吗?在酒友面前,作者想做个豪迈之人,对照李白的《将进酒》“主人作甚言少钱,径须酷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张可久的“窄,不足酾。
哎,我再买”实在是除了酸楚,看不见一丝豪迈之气,侧面反响出落魄文人的真实处境,解释即便是归隐生活,也离不开经济的支撑。

怀古伤今:在《折桂令·读史有感》中,作者想象自己是月下弹剑作歌的冯谖,是新丰旅店豪饮的马周,却遇不到慧眼识珠的孟尝君、举荐贤良的常何,因此只能感叹知音自古不多。
在《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中,作者将英雄和小人进行比拟,英雄文武双全,能“江中斩蛟,云间射雕”,也能“席上挥毫”,并且不以穷通为标准看待他人。
而小人一旦得势便盛气凌人,等受挫时反倒成为笑柄。
此曲辛辣地讽刺了小人当道的社会现实。
在《梧叶儿·早行》中,作者描写一个女子在寒气逼人的五更天骑马往荒凉的边塞前行的场景,暗用昭君出塞之典,用紫、白、黑、黄、翠几种冷色调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
自古别离难,作者却认为“行路比别离更难”,可见前路有多么凶险恐怖。
在《卖花声·客况》《卖花声·怀古》中,作者感怀王粲、谢安、冯谖、李广等人的遭遇,感叹历史兴衰,抒发无人赏识的苦闷以及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在《醉太平·无题》中,作者采取面糊盆、盛钱囤、睡馄饨、胡芦提等一系列俚语,辛辣地讽刺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直斥那些在金钱面前抛弃操守和良知的读书人。
可是面对黑白颠倒,把“清廉贬入睡馄饨”的社会现状,作者无力改变,也只能装傻,糊里糊涂求个安稳。
在《塞鸿秋·道情》中,作者感慨仕途困难,发出“老来莫起功名念”的呼声。
在《普天乐·秋怀》中,作者内心倾慕严子陵、张翰的洒脱,但岁月蹉跎、功名难就,自己却只能四处飘零。
《凭阑人·江夜》描写月夜听筝,作者不知弹筝者是谁,但却被筝声勾起苦处,嗟叹堕泪。
《红绣鞋·晒台瀑布寺》描写寒冬时节的晒台山瀑布,用雪剑、冰帘、云尖来衬托险要的山势,用倚树哀猿、啼血杜鹃、阴洞飞廉来形容阴森胆怯的环境,末了以一句“比民气山未险”扫尾,从写景过渡到议论,道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慨叹。

离愁别绪:《折桂令·酸斋学士席上》描写了夕阳下江边一场送别友的宴席。
先用倚徙、留连、断送三个词塑造出一个手执离樽的“我”,接着描写了行酒令、吟诗、唱歌、舞蹈的热闹场面,在一片繁盛热闹繁荣中更凸显出作者浓浓的离愁别绪。
《梧叶儿·春日郊行》描写作者怀着离愁去远足的环境。
只管春光妖冶,风景怡人,还是拂不去贰心头淡淡的忧闷,对着满眼春光,他顾虑的却是拜别的游子,表达了作者对朋侪的深情厚意。
《折桂令·西陵送别》描写了作者对离人的顾虑,“人到西陵,恨满东州”,情绪十分朴拙。

国学日课  春风西子湖边路白发强寻春

伤春悲秋:从《人月圆·春日湖上》可以读出,同样在西湖寻春,满头白发的“我”和正值大好青春的少男少女形成了强烈的比拟,一边是“金鞭俊影,罗帕喷鼻香尘”,一边是“蹇驴破帽”,青年男女看到的或许是莺歌燕舞佳人笑,而作者看到的却是“荒池废苑,流水闲云”,感想熏染截然不同。
开篇一个“强”字,已经奠定了白发寻春的淡淡忧伤。
《清江引·春思》写春光无限,思妇触景生情,哀叹年光时间易逝,又因游子未归,只能独自借酒消愁的情景。
《满庭芳·春思》刻画了一个害着相思病流着相思泪干瘪不堪的女子形象,“人似雨中花”,全曲充满伤感。
《朝天子·春思》描写春已深,人未归,思妇一边埋怨“怎忘了当初话”,一边预测“何处垂杨下”的场面,又爱又恨的心情跃然纸上。
在《红绣鞋·秋望》中,闺中人瞥见南飞的白雁,想起情郎,然而山高水远,“别君随意马虎寄书难”,只能翘首企盼,望眼欲穿。
《四块玉·客中九日》写重阳佳节,游子独在异域,“愁又愁,楼上楼”,思乡之情绵长无尽。

诗情画意:《人月圆·松江遇雪》写作者因遇雪而填补了一冬没有见到梅花的遗憾,用雪花比喻梅花,在天寒地冻中生出几分春意。
在《寨儿令·鉴湖上寻梅》中,作者以曾经长居鉴湖边的贺知章、陆游自比,栽梅、寻梅、赏梅、篱边沽酒、驴背载诗,撩拨幽怀的皆是清雅之事,充满了诗情画意。
作者又在《殿前欢·爱山亭上》中描写他忙里偷闲,欣赏山间美景,心情愉悦,感谢大自然的赠送。
其余,作者在《殿前欢·春晩》中将风雨拟人化,说它们由于妒忌打残了花草,却把西湖和吴山装点得更加俏丽。
作者带着酒去和朋友们相聚,对着美景和佳人,欢聚一场后“载得诗归”。
《迎仙客·括山道中》则描写括山道中的景致,大略几笔,勾画出一个世外桃源。

【黄钟】人月圆·春日湖上其一

东风西子湖1边路,白发强2寻春。
尽教3年少,金鞭4俊影,罗帕喷鼻香尘5。

蹇驴6破帽,荒池废苑,流水闲云。
恼余归思,花前燕子,墙里佳人7。

1西子湖:西湖。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合适。

2强:硬要,迫使,尽力。

3尽教:听凭,不管。

4金鞭:黄金装饰的马鞭。

5罗帕:丝织方巾。
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
喷鼻香尘:芳香之尘。
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

6蹇(jiǎn)驴:跛足、驽劣而弱小的驴子。

7墙里佳人:用苏轼《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意。

暖洋洋的东风劈面吹拂,满头白发的我硬要在西湖边探求春天的行踪。
听凭身边到处是青年男女,他们摆荡着黄金装饰的马鞭,掠过姣好的身影,摇摆着罗帕,留下一起喷鼻香尘。

而我骑着一头蹇驴,戴着一顶破帽,在荒废的池苑间独行,看悄悄的流水,悠悠的闲云。
懊恼之余,萌生回去的动机,花前有飞舞的燕子,墙内是欢笑的佳人。

本解读摘录自岳麓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