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桃花好看并不易拍,尤其是要表现出其独特的韵味,不仅要有较高的拍摄技巧,还得有一定的文化、美学素养,而品读古典诗词,提高鉴赏水平,就不失落为引发灵感的有效路子。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拥有着残酷的传统文化,个中关于桃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诸如李杜等诗词名家的篇章,历经千载而流传至今,值得我们负责学习和品咂,从中汲取营养。
在此,不妨列举几例: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表达的是墨客与朋侪的深情厚谊,但桃花潭是泾县的一个地名,此处并无桃花。
只管如此,我们也可从中学习墨客朴拙、夸年夜的艺术,想像清澈潭水映桃花的情景,注入主不雅观情绪,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品读古诗赏桃花也许拍摄灵感就来啦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此诗以桃花为线,表达了墨客踏春艳遇的心情,既流露出对女子美好的欲望,又包含着失落望的惆怅,相同场景中的情绪反差,对我们拍摄桃花不是很有启示吗?这便是许多拍照师喜好拍桃花人像的缘故原由,但表现如何就要看悟性了。

王维《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皆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这是王维19岁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开头几句,该诗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墨客通过一个个画面和意境,引发读者的想象力,造出“灵境”、“瑶池”,真可谓诗中有画。
从中,我们通过品味思衬,不妨用影像的办法,在展现桃花美妙光色之时,营造意境,达到画中有诗的效果。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东风

此为墨客年逾半百所作,虽然有遣愁散闷的感情,但紧张还是表达桃花之美,诗中两个爱两个红,足见墨客对桃花之美的欣悦。
由悲入喜的描述,产生了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这一点在拍摄桃花市价得借鉴,通过光影、曲线和层次的变革,只管即便让画面更加生动。

陆游《泛舟不雅观桃花》: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东风。

陆游创作的诗歌较多,今存九千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其风格雄浑豪放,素有“小李白”之称,此诗便可见一斑。
好一个“十里红”和“烂醉”,虚景实描,意韵十足。
令人想起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此种幻中有真、虚中有实的意韵,不正是拍摄桃花该当追求的吗?

桃花在中国文人的情调生活中霸占主要地位,在穿越时空的岁月中,给后人留下许多绝美佳句。
多加学习,细细品味,不仅对踏春赏花、培养文雅情趣具有很大启迪,而且也是打开脑洞拍桃花的有效路子。
本人对此也是略知皮毛,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浸染,也就聊以抚慰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