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长安之前,他曾是那样的斗志昂扬,自诩“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上安州裴长史籍》),可是如今铩羽而归,内心烦闷之情难以言表。

往事,不堪回顾呵!

数年前,李白还是蜀地的一位少年,为了胸中的抱负,他高呼“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别匡山》),毅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如今想来,真是恍如隔世。

李白最高冷的一首古诗读来荡气回肠提升人生境界

转身西望,他的目光穿越了长安的玉宇琼楼,望向了蜀地的重峦叠嶂……两种影象的交融,两种情绪的碰撞,化为鲜活的诗句,在他的胸中跳跃翻滚,末了喷涌而出,冠绝古今的《蜀道难》出身了——

噫吁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去世,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墨客以浪漫主义的手腕,气势磅礴地再现了蜀道的峥嵘崔嵬、波折峭拔,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开篇“噫吁唏,危乎高哉”七字,如闪电破空,撕开暗夜。
紧接着的“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九字,又如惊雷乍起,感情瞬间达到顶点。

如果是普通墨客,断不会如此开篇,以免后文感情难以承接,可是李白偏偏不落俗套,他随后笔锋一转,开始转向神秘悠远的神话传说,以时空上的遽然扩展,为感情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依托。

接下来,墨客再以夸年夜雄浑的诗句,先容蜀道的历史、描写蜀道的凶险,通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等生动的诗句,为蜀道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壮美的氛围,陪衬行人的恐怖与敬畏。
末了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侧身西望长咨嗟”,戛然而止,余音不绝。

《蜀道难》文气纵横、想象宏阔,全诗洋溢着发达的生命力,流淌着一股浩然气。
蜀道虽难,却也催人奋进,古往今来,无数失落意者从中找到了连续提高的力量。

李白之后,再无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