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冎。读guǎ。《说文解字》给出的阐明是:“冎,剔人肉置其骨也。象形,头隆骨也。”象形字。本义是割肉离骨。
象形字,我们要稽核字形演化:
(冎的字形演化)
把稳,我们在《字源》所列字形演化图上,加上了甲骨文“字形0”,由于这个字形非常主要,它能明确显示出冎字的最初象形来源——象卜用之牛的肩胛骨形,也便是《说文》冎字的最初字形。我们把这个字形到字形1的演化过程,手绘一个过程如下:
(冎甲骨文最初的字形蜕变)
由最初的字形牛肩胛骨形,进而强调肩胛骨的上窄下宽,如上图字形2,又进一步简省成字形3,进而是终蜕变为字形4的标准化甲骨笔墨形,总之,冎是象形字,甲骨字形是一步一步的简化而来。
冎的本义实在便是骨架,象形的便是牛肩胛骨。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小篆字形,实在更多地保留了甲骨文最初的字形,《说文》讲授称“头隆骨也”实在是依照小篆字形而来的附会,因此,对本义的讲授也有偏差,认为是“剔人肉置其骨”,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它的准确本义与“人”无关,便是剔肉置骨。
剔人肉,是后来的引申用法。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冎,俗作剮(刮)。
《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元年》:“太后命磔(阎知微)于天津桥南,使百官共射之,既乃冎其肉,剉其骨。”胡三省注:“冎,剔人肉至骨也。”太后命令分裂他的肢体于洛阳天津桥南,让百官一起向他(阎知微)射箭,然后再剔光他的肉,挫断他的骨头。
冎的小篆写法如图:
(冎的小篆写法)
2、[冎刂](别)。读音有两个:
(一)bié。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阐明是:“[冎刂],分解也。从冎,从刀。”会意字。本义是分剖。
既然是会意字,就要看字形演化:
(别的字形演化)
别的甲骨笔墨形,一侧是表示“骨架”的冎,一边是“刀”的象形,联合会意分割;分剖之义。
(分割猪肉)
王筠《说文句读》:“从冎从刀,主疈辜而言……《淮南子》曰:‘宰庖之切割分别也’,与许君赞许。”
别的本义即与骨肉分离有关,因此,后来表示分别的词义从造字之初,指的便是骨肉分离,这当然就包含悲哀在内。
“别”,又指分开。《广雅·释诂一》:“别,分也。”《史记·周本纪》:“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当初周和秦是合在一起的,后来分开了,分开五百年之后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将会有一位称霸统一天下的人涌现。
别在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
(1)离去。《玉篇·另部》:“别,离也。”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出息,独与老翁别。”
(离去)
(2)分支。《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从岷山开始开导长江,向东其余分出一条支流称为沱江。
(3)明辨;区分。《方言》卷三:“别,治也。”戴震疏证:“辨别不淆紊,故为治之义。”《正字通·刀部》:“别,辨也。”《荀子·宥坐》:“有父子讼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别。”杨倞注:“别,犹决也。”有父子俩打官司的,孔子拘留了儿子,三个月了还没有讯断。
(4)差异;不同。如:天渊之别。《广韵·薛韵》:“别,异也。”辛弃疾《念奴娇·又赠夏玉成》:“雪里疏梅,霜头寒菊,迥与余花别。”
(与其他花不同的蜡梅)
(5)种别。如:性别;职别。《正字通·刀部》:“别,又流别、种别;著述者差异其流裔也。”
(6)特异;特殊。《水经注·河水四》:“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别调氛氲不与他同。”
(7)另;其余。《史记·高祖本纪》:“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派沛公、项羽另率军队攻打城阳。
(8)各。杨树达《词诠》卷一:“别,各也。”《易纬·稽览图》:“别的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别主一日,凡主三百六旬日。”
(9)扭;转。《儒林外史》第四回:“把头别转来望着门外。”
(10)用别针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如:胸前别着校徽。
(胸前别着校徽)
(11)插住。如:皮带上别着一支枪。
(12)用作副词。用法有二:a、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如:别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你别走,我有话和你说呢。”b、表示揣测,常跟“是”字合用,犹“莫不”、“莫非”。如:别是他不来了吧。
(13)错写(的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前日替这里写了一个荐亡的疏,我拿了给人看,说是倒别了三个字。”
(14)用同“憋”。抑制住不让出来。《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我和哥哥别口气,要投凌州去杀那姓单、姓魏的两个。”
(15)用同“瘪”。憔悴,不饱满。《西游记》第五十四回:“那般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这是说孙悟空憔悴的样子。
(16)通“徧”。普遍。《书·唐诰》:“别求闻由古先哲五,用康保民。”王引之《经义述闻》:“别,读’先饭辩尝羞‘之‘辩’。辨,徧也。古字别与辩通……《史记·乐书》:‘辩’作‘辨’,一作‘别’,其证也。《墨子·天志篇》:‘且夫之爱百姓厚矣,天之爱则百姓别矣。’别,亦与徧同。”
此外,别还是姓。《通志·氏族略五》:“别氏,《姓苑》云:京兆人。宋有别仝,望出天水、京兆。”
(二)biè。同“彆”。拗。不顺。如:别扭。《水浒全传》第一回:“先奏你们众羽士阻挡宣诏,违别诏书,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
别的小篆写法如图:
(别的小篆写法)
3、[冎卑](GB字库已无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bēi。《说文解字》给出的阐明是:“[冎卑],别也。从冎,卑声。读若罷。”形声字。本义是分裂。
(三家分晋)
《广雅·释诂》:“[冎卑],裂也。”实在,这个字也是声中有义,由于卑,有轻微、眇小意,将骨架分成眇小的块,可不便是分裂。
[冎卑]的小篆写法如图:
([冎卑]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804,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