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语是一副对联,高下联是: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两句的故事,在搜索引擎中看到的是秀才被恶狗侵害,有屠狗者仗义脱手相救的传说。

这个屠夫救秀才的故事,很像民间故事,却不像读书人所为难刁难联的出处。
文人用典非常讲究,多从经书和史籍上取材。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出自屠户家的一副对联

其余,负心确当然不一定都是读书人,这是文人创作时有一点点夸年夜罢了。

一、对联的由来

在清朝人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全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吾乡曹石仓师长西席学佺辞官归里时,闲行街巷,见一陋屋,柴门不正,柱上署桃符云:“问如何过日;但即此是天。
”询知宅主,乃屠者徐五也。
径入厅事,有二联,一云:“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一云:“金欲两千酬漂母;鞭须六百挞平王
”师长西席为之惊然。
徘徊间,徐五已回。
与语,甚契洽,因定交。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便是一个屠户:徐五。
曹石仓师长西席即曹学佺,是明代官员、著名的学者、藏书家。
文中的对联是他自己创作的,还是犹如故事中所说,是在别人那里看到的,不得而知。

这个故事里说,曹学佺途经这个屠户的家时,看到了几幅不同凡响的对联,个中就有这副“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其余有“金欲两千酬漂母;鞭须六百挞平王。

这两幅对联,都用了什么人的典故呢?

二、 仗义半从屠狗辈

屠狗辈,是指卑下之人。

史上最有名的街市商人之徒是谁呢?估计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便是刘邦帐下的猛将樊哙。

樊哙随着刘邦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殊是在鸿门宴上,樊哙不惧项羽的威名,勇闯军门,给刘邦解了围:

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作甚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生平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
能复饮乎?”樊哙曰:“臣去世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史记·项羽本纪》

在死活关头,又是樊哙劝刘邦不辞而别,分开了虎口: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史记·项羽本纪》

不过,这句“仗义半从屠狗辈”是不是说的樊哙,老街不太清楚。

三、负心多是读书人

和屠狗辈比较,读书人是古人社会的精英分子。

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一句也不太清楚特指哪个人。
不读书的人半是仗义之人,读书人却多是负心之人。

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中,记载了中唐著名墨客李益负心薄幸的故事。
霍小玉被李益始乱终弃后,曾经说过:

“我为女子,薄命如此;君是丈夫,负心若此。

中唐另一位大墨客元稹,在《莺莺传》中也写了一个负心汉: 张生 。
这两部唐朝的传奇小说中,男主人公都是负心汉,也都是读书人。

上面两个都是关于爱情的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中,那些奸佞狡诈、篡位夺权、卖友求荣的读书人多了去了。

萧何曾经月下追韩信,但是后来和吕后一起诛杀韩信三族的也是萧何,对付韩信来说,萧何曾经是他的知音和伯乐,末了,也是一个辜负了韩信信赖的人。

提及来,刘邦诛杀元勋,也算是一个负心人吧,不过刘邦算不上真正的读书人。
唐朝的章碣不是说吗: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四、“金欲两千酬漂母;鞭须六百挞平王。

前一付对联,搞不清楚确切的典故出处,但是徐屠户家里的另一副“金欲两千酬漂母;鞭须六百挞平王”这两句,出处非常明确。

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
金欲两千酬漂母,说的也是韩信的故事。
在他最贫乏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了他一口饭吃,韩信在发达往后,以千金回馈恩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 韩信 )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 信 飢,饭 信 ,竟漂数旬日。
信 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 汉 五年正月,徙 齐王信 为 楚王 ,都 下邳 。
信 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平王,春秋战国期间,楚平王杀去世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后来带吴国攻破了楚国首都,楚平王尸体被伍子胥从宅兆中拖了出来:

"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史记.伍子胥列传》

金欲两千酬漂母,说的是:有恩必报;鞭须六百挞平王,说的是:有仇必报。

结束语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读书少的人,可能更加淳厚,反而更加仗义。
读书多的人,道理懂得比谁都多,可是未必能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老街味道

诗词小知识|古代同一个词牌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的词呢?

诗词小白学习填词|10分钟理解这些小知识,就算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