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标聆听主播老师诵读

《足迹》

作者:王静

王静飞作品诗朗诵萍踪朗诵朱爱朝

朗诵:朱爱朝

一、《童年》

大凌河边有个眇小村落落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贫瘠地皮十年九涝吃口饱饭是多么奢望三间泥土堆成的破旧陋房一家六口挤在田舍火炕冬天寒风砭骨在被窝里抖动盼着天亮穿着哥姐破旧衣裳苞米面便是最好食粮拾粪、挖野菜光着脚丫放猪放羊每天盼着过年穿上新装放鞭炮听“二踢脚”惊雷炸响百口聚在一起吃顿饺子“除夕夜”快乐难忘缺衣少食的困状让我学会了倔强主动帮家里干农活童年有过不幸也有快乐光阴

二、《少年》

八岁那年走进学堂从懵懂逐步走向渴望可那是一个分外的年代知识成为被打到的工具每天来回六里路上风雨兼程心花怒放时而学习时而劳动“支农”成为主打行当小学五年大失落所望“校田地”没少帮忙读《语录》、背诵《老三篇》白白摧残浪费蹂躏了少年美好光阴

三、《青年》

“十年动乱”全程遇上“支农”劳动样样在行“读书无用论”声声震耳中学毕业近乎文盲城市青年“上山下乡”我回籍唯“成份论”淹没着我的抱负目送同学参军从军的背影万念俱灰险些绝望1977规复高考看到了希望发奋自学从黑夜到天亮初次参考未能如愿终因知识贫乏瞎忙活一场不服输再赴考场1979终于圆了上学梦想手捧《入学关照书》百感交集乘坐火车奔赴潇湘

四、《壮年》

1987在职深造毕业返乡进中层有了赞许的目光像“管家”一样忙里忙外深得领导认可、表扬1994走上新岗数十年如一日从不张狂亲临指挥上百场大型施工奇迹上曾有过成绩和辉煌2003铁路改革迎来曙光步入铁路分局发挥特长第五次大提速指挥千人会战主管区段彻底改变了样子容貌2000函授追求更高空想晋高工为铁路培植发光亲自指挥沈阳“三站”培植留下了供后人评说的建筑之窗

五、《晚年》

2019年4月30日于沈阳

退休有感(1)

人生没有返程票,

身体康健最主要。

快快乐乐每一天,

开愉快心每一秒。

在岗职务全归零,

自由清闲不思考。

琴棋字画找乐趣,

无病无灾无烦恼。

退休有感(2)

铁路事情历磨难,

三十八年弹指间。

广阔天地奔潇湘,

刻苦读书勇争先。

吉林拼搏三十载,

辽宁奉献到终点。

告退归里享太平,

方知人生苦乐甜。

注:1、眇小村落落——屯子自然屯20几户人家。
2、“支农”——指农忙时节帮助农人伯伯干农活。
3、“校田地”——指当年生产大队划拨给学校一块地皮,由学校组织师生种地。
4、《语录》——指毛主席讲话摘编的一本书。
5、《老三篇》——指毛主席撰写的《为公民做事》、《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6、唯《成份论》——那个年代好成份是“贫下中农”,坏成份是“地主、富农”,过去长辈有点历史问题子女受到牵连。
7、潇湘——指湖南。
8、1987毕业返乡——指返回原单位事情。
9、铁路第五次大提速(普铁)——指1997年4月1日开始第一次提速至2004年4月18日第五次大提速,客车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小时(如长春至北京的Z62)。
10、沈阳“三站”——指沈阳北站、沈阳站(太原街附近)、沈阳南站(浑南高铁线上,也是东北最大客运站——26股道,22个站台面)。

【王静飞简介】王静飞:辽宁锦州人,高等工程师,从铁路国企管理岗位退休。
业余韶光喜好写作,愿用笔墨记录和抒发自已内心天下的情绪!

主播:朱爱朝,1957、6、24,宁夏地质局退休职工,大专文化。

社长:

丁锦辉:语文高等西席

总编:

王必强:高等西席

副总编:

崔振九(先生长西席),古体诗词;

贾永山(水川),当代诗;

吴殿英(一英居士),散文;

丁纪伦(神秘人),朗诵;

杨健(执虚如盈),朗诵;

贺云(寒松),音频视频;

鲁宝林(春雨秋叶),戏曲;

王有成(金色年代),音乐。

主播团:

团长:丁纪伦(神秘人)

杨健(执虚如盈)

贺云(寒松);赵忠芬(忘忧草);王秋莹(秋月寒江);姜桂梅(梅傲); 李爱生(若惜儿);贺淑欣(舒心快乐);贾敏华(岁月韵味);朱爱朝;魏会芳(时尚宝奶);崔振九(先生长西席);秦曼(银杏狂歌);阚淑敏(六月荷);陈凤兰(幽兰);杨健(执虚如盈);王毅(余生🌻舍得);张晶(磨牙饼);李明慧(妈妈兔);范素萍(烛心)。

投稿须知:

1、投稿原创作品,须为原创首发,即未在任何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发过(报刊网站不限),投稿时附带个人简介及近照。

2。
小说、诗歌、散文、古体新诗等作品均可,须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

3、不可一稿多投,文责自大。
来稿一经采取,即视为授权平台,本平台概不卖力版权轇轕。

(长按二维加以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