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意青州六从事,子虚乌有一师长西席。
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
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
何焯评议此诗道:“皮日休《醉中寄鲁望一壶》绝句云:‘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青州从事来。’第三正用其语,刻画送酒六壶,与韦相泛用‘青州从事来偏熟’者又别。甚矣,公诗之不易读也。”何焯认为苏东坡此诗中的第三句化用皮日休的诗句,但与韦庄的泛用还不同。“青州从事”是好酒的代称,出自《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桓温有一个属官善于甄别酒的好坏,他将好酒称为“青州从事”,差酒称为“平原督邮”。“乌有师长西席”则出自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是一个虚拟的人名。这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谁能想到你送来的六壶酒子虚乌有了呢?作为一个嗜酒如命的人,是多么的遗憾失落落啊。何焯是清朝有名的大学者,连他都说坡诗不易读,那我们这些普通读者还能读懂吗?不要担心,我们新近出版的《苏东坡诗词》(名家集评本)会为您肃清障碍,让您在读懂东坡诗词的道路上走得相称顺滑。陆游,南宋大墨客,所著《老学庵条记》对东坡诗词有所评议。元好问,金代著名墨客和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杨慎,明代文学家,被称为明代三才子之首。他最被人熟知的该当便是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了,本是他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遂广为吟诵。他对苏东坡诗词的评注亦有所贡献。袁枚,清代墨客、散文家、美食家。所著《随园食单》被奉为吃货宝典。诗歌理论专著《随园诗话》是清代最主要的诗话之一。纪昀,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剧中有名的那位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位不仅学问厉害,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还很善于讲鬼故事,《阅微草堂条记》绝对是炎炎暑夏的一剂清凉解暑药。同时他还是清代主要的诗歌批评家,批点苏东坡诗集,阅五年景《纪批苏文忠公诗集》五十卷。理解创作背景,知道他要表达什么,
是读懂东坡诗词的第一要义
我们对付诗意的理解,关键之处是理解诗歌要表达什么,是什么样的情境或者心绪匆匆使作者写出了这样的作品。比如以下这两首。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去世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大雨独伤神。
与君现代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这是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诀别诗,情真意切,凄楚动人。汪师韩评议道:“此时已无生全之望,而词不怨怼,立说有体。独恋恋于兄弟之间,预结来生,极其痛切而深厚。”就连以评诗严苛著称的纪昀也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二句是情至语,不以工拙论也。”对此诗,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了它的创作背景:“东坡元丰间知湖州,言者以其诋毁时政,必致去世地。御史台遣就任摄之,吏部差朝士皇甫朝光管押。东坡方视事,数吏直入。上厅事,捽其袂曰:‘御史中丞召 !
’东坡错愕而起,即步出郡署门,家人号泣出随之。弟辙适在郡,相逐。行及西门,不得与诀,东坡但呼:‘子由,以妻子累尔!
’郡人为之泣涕。下狱即问:‘五代有无誓书铁券?’盖去世囚则如此,他罪止问三代。东坡为一诗付狱吏,异日寄子由。其诗曰:‘圣主如天万物春(略)’。”宋神宗元丰二年,苏东坡调任湖州,按照老例,给朝廷上了到任谢恩表,表中的“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应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几句话,便是朱彧所谓“诋毁时政”者。尤其是“新近”两个字,直戳新党民气窝,为自己招来了监牢之灾。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就陆续上表弹劾苏东坡。他们摘取苏东坡的一些诗文,认为是愚弄朝廷,乃至指斥天子。宋神宗于是令御史台审理。苏东坡在狱中大概预测到必定凶多吉少,于是给弟弟写了这两首诀别诗。邵博在《邵氏闻见录》卷一三中说:“王荆公荐李定为台官,定尝不持母服,台谏、给、舍俱论其不孝,不可用。内翰因寿昌作诗贬定,故曰‘此事今无古或闻’也。后定为御史中丞,言内翰多作诗讪上。”通过邵博的这段记录,我们还知道,这李定之以是揪着苏东坡不放,原来不但是政见不同使然,还带有泄私愤的身分在里边。现在我们知道,由于有仁宗天子的曹太后和朝廷的一批元老重臣的援救,苏东坡免于一去世,以被贬黄州结束了这段诗案。但当时情势之凶险,苏家亲友承受的恐怖担忧可以想见,叶梦得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让人笑中带泪的故事:“苏子瞻元丰间赴诏狱,与其宗子迈俱行。与之期,送食惟菜与肉,故意外则徹二物,而送以鱼,使伺外间以为候。迈谨守逾月,忽粮尽,出谋于陈留,委其一亲戚代送,而忘语其约。亲戚偶得鱼鲊,送之,不兼他物。子瞻大骇,知不免,将以祈哀于上,而无以自达,乃作二诗寄子由,祝狱吏致之,盖意狱吏不敢隐,则必以闻。已而果真。神宗初固无杀意,见诗益动心,自是遂益欲从宽释,凡为深文者皆拒之。”这段故事是说:苏东坡被关进诏狱后,儿子苏迈陪着一同进京,在狱外照顾父亲并打探。他跟父亲约定,平时只送肉和菜,如果情形不好就改送鱼。一个月后,苏迈缺粮了,于是前往陈留想办法,委托他的一个亲戚代为送饭,却忘了把之前跟父亲的约定见告亲戚。这位好心的亲戚得到了鱼鲊,就给苏东坡送去了。苏东坡以为凶多吉少了,于是写了这两首诀别诗。神宗天子本无心杀他,读了此二诗,更是深受冲动,于是从宽发落。大佬们可不会仅仅说“哇,太棒了”,
看他们是若何花式赞颂坡仙诗词的
我们对诗意的理解,还须要关注诗歌是怎么说的,即利用了若何奥妙的表现手段,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斟酌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曾季狸《艇斋诗话》:“东坡《和章质夫杨花词》云:‘斟酌却是, 无情有思。’用老杜‘落絮游丝亦有情’也。‘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依前被、莺呼起’,即唐人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次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即唐人诗云‘时人有酒送张八,惟我无酒送张八。君有陌上梅花红, 尽是离人眼中血’。皆夺胎换骨手。”“夺胎换骨”本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古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陈匪石说:“东坡词如天马行空,其用意、用笔及取神遗貌,最不可及。此词咏杨花耳,许多话又被质夫说过。不雅观其起句‘似花还似非花’,从空处著想,却觉其他之花借用不得。杨花未辞树前,无可玩赏,无人爱惜;及其飘坠,始动人情绪。‘也无人惜从教坠’七字,实与上句同一天生妙文。以下便从‘坠’字说入。‘抛家傍路’是‘坠’。‘斟酌却是,无情有思’,由无情说到有情,‘坠’后斟酌,又为‘也无人惜’下一转语。‘萦损’八字,杨花之动人处,将‘有思’二字坐实。‘欲开还闭’,又写‘坠’时情态,为‘有思’之由。‘梦随风万里’四句,再以杨花神魂申说情思,而飞去飞还、忽起忽落之致,虽描写入微,却极浑化,此他人所不能也。前遍杨花正面说完,故过遍即说‘开尽’。先以‘不恨此花飞尽’作一曲笔,而‘恨西园、落红难缀’,又以衬笔作转笔。以下转入杨花去路。‘晓来’三句,用‘柳花入水,经宿化萍’故实,著‘遗踪何在’一语,便令人黯然魂断。‘春色’三句,承化萍说。沾泥入水,归途无定,而溷入泥土者较多。意既补足,语亦名隽超脱,为千古绝唱。特由一气卷舒,町畦化尽,故仍有浑灏之象,否则作算博士语,一挑半剔,非伤薄,即伤纤。东坡此等处,即不许人捧心也。‘细看来’以下,以翻为收,更进一层说法。‘离人’之‘泪’,近承‘流水’,遥应‘寻郎’,于法极密,而意亦悠悠不尽。张炎曰:‘后段愈出愈奇,压倒今古。’晁叔用曰:‘毛嫱、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 愚谓此固东坡妙处,然统不雅观全篇,格律风雅,固不容豪放者藉口;而紧著题融化不涩,亦咏物之正法眼藏。谁谓才大者不受羁勒哉!
”陈师长西席的这段评议可以说是掰开了揉碎了,解读得相称细致了,有了他引领,我们明白了此词表现手腕的高超,对东坡笔下的杨花当然就有了艺术的审美了。一千个粉丝心中,有一千个苏东坡。每一位都认为,我理解的那个才是对的,不信请看: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枫落吴江冷。
黄庭坚认为这首诗是苏东坡在黄州时写的,“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
” 评价相称之高。吴曾的讲授为这首词添加了喷鼻香艳的色彩,他说:“东坡谪居黄州,作《卜算子》如斯,其属意王氏女也,读者不能解。张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得其详,尝题诗以志其事。”苏东坡在黄州时喜好一个姓王的女子,于是写了这首词。还言之凿凿地说,张文潜后来也被贬到黄州,向潘邠老打听到了详情,还专门写诗以志其事。然后王楙又转述了另一种说法:此词是苏东坡在惠州白鹤不雅观所作,并非黄州。女主人公也换成了温都监女,还讲述了一些细节,说这位姑娘长得不错,年十六,不肯嫁人,听说东坡来了,很高兴地对人说:“此吾婿也。”姑娘每天晚上都在窗外偷听东坡讽咏。后天不遂人愿,姑娘离世,苏东坡痛惜,为她赋了此词。王世贞以为:“坡此词亦佳,第为宋儒解传时势,遂令面孔可憎厌耳。”词是好词,却被宿儒附会了俗事,就让人以为讨厌了。邓廷桢对此很是愤愤不平,他说:“东坡以龙骥不羁之才, 树松桧特立之操,故其词清刚隽上,席卷群英。(略)然如《卜算子》……则明漪绝底,芗泽不闻,宜涪翁称之为不食人间烟火。而造言者谓此词为惠州温都监女作,又或谓为黄州王氏女作。夫东坡何如人,而作墙东宋玉哉?”苏东坡才华出众,人品高洁,以是他的词清刚隽上,配得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评价。至于那些附会酸腐故事的人,把东坡算作啥人了?东坡岂会像墙东宋玉那样去偷窥邻家女子?怎么样,有大佬引领,觉得自然不一样吧?爱他就去读他,体悟东坡诗词之美,就从本书开始吧。↓扫码进入中华书局伯鸿微店购买本书,赠编者曾枣庄师长西席署名笺纸一张(统筹:陆藜;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