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开的时候,沟壑丛林里的枸杞棵子绽出了新苗,在妖冶的春光里愈显鲜绿。待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时,那丛丛枸杞棵子可劲儿抽出鲜嫩嫩的芽儿,经了一场春雨,青秀秀的更是可人怜爱。
记得当代老作家兼美食家汪曾祺师长西席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有“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之句,读来极美,也极贴切。
枸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仲春时节生出的新苗嫩叶,称为枸杞头或枸杞芽,略带苦味,后味微甜,暗香爽口,能祛火明目,民间常用来治疗阴虚内热、咽干喉痛、肝火上扬、头晕目糊、低热等。《食疗本草》中记载枸杞头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和去虚劳等浸染。
把暗香微苦的枸杞头作为春天的美味,古而有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关枸杞的作品达7首之多,如“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德音不已”“载飞载止,集于苞杞”“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等诗句,表明枸杞在先秦期间就已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被视为美好与崇高的象征。人们爬上高高的山坡,或隐匿于荆棘丛中,采撷鲜嫩的枸杞芽,摘取红艳艳的枸杞子。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楚州开元寺时,有一株枸杞成长在井边,人们喝此井水得以龟龄。他遂写诗记之: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喷鼻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神仙杖,根老新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不雅观群贤赋诗因以继和》
称枸杞这种药树极有灵性,是药食中的上品,如甘露一样平常美妙,可延年益寿。唐代墨客陆龟蒙在房前屋后广种枸杞与菊花,一为不雅观赏,二作食养,曾写下一篇清新隽秀的《杞菊赋并序》,称“春苗恣肥,日得以采撷之,以供旁边杯案”,他将绿意盎然的枸杞头作为案头清供,朝夕抚玩,实为不俗。纵然“及夏五月,枸杞“枝叶老硬,气味苦涩”,陆龟蒙依然采食不已。
北宋苏东坡得益枸杞芽茎花实的各类好处,先后写下咏赞枸杞养生益寿诗4首,其名篇《后杞菊赋》中云:“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险些西河南阳之寿。”
苏轼生平颠簸流落,晚年潦倒穷困,可无论困境还是顺境,他一贯都是乐不雅观豁达之人,从枸杞头中咀嚼出美味绵长,也品尝出人生的知足常乐。苏轼在《小圃五咏·枸杞》一诗中,还把枸杞比作神药: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整顿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年质。
灵尨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神仙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从中足见大苏对枸杞的喜好。
爱枸杞的还有南宋的陆游,他除了爱用枸杞子泡茶或做羹汤吃外,更爱枸杞头的清凌、暗香,他在《道室即事》中说:
松根茯苓味绝珍,甑中枸杞喷鼻香动人。
劝君下箸不领略,终作邙山一窖尘。
他把枸杞头与古松下成长的药食珍品茯苓相媲美,可见在陆游心中对枸杞头的爱之切。陆游年迈时肾气渐亏,肝肾不敷,常常两眼昏花,视力不济,故常以枸杞煮粥为食,身体逐渐壮实起来,遂在《玉笈斋书事》中感悟道:“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陆游享年85岁,被后世称为“龟龄爱国墨客”,他能得享遐龄,与其爱食枸杞菜、枸杞粥有很大关系。
还有的墨客把枸杞比作“灵草”“仙苗”,盖因其食药兼备、具有益寿延年功效。唐代诗僧皎然在《湛处士枸杞架歌》中云:
天生灵草生灵地,误生人间人不贵。
独君井上有一根,始觉人间众芳异。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写有《显圣寺庭枸杞》一诗,个中有句:
仙苗寿日月,佛界承露雨。
谁为万年计,乞此一抔土。
南宋墨客杨万里在《尝枸杞》中赞曰:
芥花菘菡饯春忙,夜吠仙苗喜晚尝。
味抱土膏甘复脆,气含风露咽犹喷鼻香。
枸杞头最大略也是最有味儿的吃法,便是清炒。掐了一篮子带着晨露的枸杞头,洗濯干净,开水焯过,加入油盐葱姜及蒜瓣等配料,入锅急火烹炒,出锅前略滤入少许米醋,再撒几许蒜末,拌匀即成。但见青绿鲜亮,食之暗香微苦,爽口生津。此菜营养丰富,兼具滋肾养阴、清肝明目之益。
《红楼梦》里称这道菜为“油盐炒枸杞芽”,贾探春和薛宝钗想吃这款风味小食,一掷五百钱,想必是山珍海味吃腻了,馋枸杞头的清芬与鲜嫩,想要尝一尝春天的甘美与馨喷鼻香呢。
枸杞头还可做许多吃食。汪曾祺先生长西席在《人间草木》中提到过两种吃法,他称枸杞头“略焯过,切碎,与喷鼻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喷鼻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暗香。”
前者是凉拌,只因那种清苦享受不了,我没有吃过;后者即是平凡的“油盐枸杞头”。我还会做“油炸枸杞头”,做法也不繁芜,将枸杞头洗净,入小盐略杀一杀,再撒上适量面粉,搅拌均匀,待油烧至六七成,一小团一小团揪之入锅煎炸,待两面焦黄酥脆,即出锅装盘。但见色彩碧绿,宛如翡翠,看着就开胃;嗅之模糊有异喷鼻香袭来,诱人唾液弥漫;入口松脆爽惬,那暗香齿颊萦绕,令人久久回味。
还可自炒枸杞芽茶,那色那喷鼻香那韵味,别具一格。远足时,在野外采摘一些枸杞头,只要芽尖儿的,洗净晾至半干,入平底小锅,耐住性子微火慢炒,并时时揉捻,使之均匀受热。待到茶色青黄干爽,暗香四溢,出锅稍晾一会即可。饮时,茶色碧绿、通亮,初泡微涩,再之甘醇,三泡喷鼻香甜。
我这低廉甜头的枸杞芽茶,纯天然,无污染,更无须添加什么东西,我称之为“庄户土茶”。每年春天都要炒制一些,自用或送友,得意其乐,乐此不倦。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玉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