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一下,生活在一两千年前不发达时期的古人,究竟是如何认识和应对气候磨难的呢?我们从流传下来的古代诗词和民间谚语中可以看到,它们包含了大量的诸如景象、时令、景象、气候等方面的描述和干系知识,对时令的更替、风云的变革、雨雪的飘落、景象的阴晴所触发的人类情绪,也作了十分形象的表达。
提及中华民族对大气征象的不雅观测和探索,可以追溯到良长远的年代。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就已有表达风、云、虹、雨、雪、雨夹雪等大气征象的笔墨记载。这里,不妨随着《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中国古代气候不雅观测与丈量科技》(以下简称《一只早飞千年的鸟》)这本书,穿越多少个朝代,回到过去,先来看看“风”这个挺故意思的字。
汉字字体是先民对原始描摹事物的记录办法,每个汉字的演化过程都通报着从古至今对万事万物的认知过程。在富商期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前1046年)甲骨文的碎片上,“风(風)”字假借“凤(鳳)”,先民认为风是让鹏鸟展翅的、来自天空的力量。
到战国期间,古人对风的认知又发生了变革。《庄子·齐物论》(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里就有“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这样的描述。于是篆文的“风”,没有了甲骨文中的鸟的形状,强调的是天宇中与云、气相似的物质状态,这已经非常靠近当代科学对风的表明了。
在气候学上,风的确是指由空气的水平流动形成的一种自然征象。这又引出了风向的观点,这正是对风进行量化的一个方面。《一只早飞千年的鸟》先容,古代常以占卜测风决定出行、战役等事宜,而正是这些对风的流动特性的认识,匆匆成了风向标的发明和利用。风向标也被称作候风或相风,其真正的主角,是对后世气候一起有更深远影响的“相风铜乌”。在汉代,用作风向标的“相风铜乌”或“铜凤”已发明并被用于景象不雅观察实践。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指出,相风鸟“可能便是当代四转杯风向风速仪的先驱”。
图源:中国景象网 事实上,在我国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中,涌现了大量凤鸟形制的风向标,它还有各式别称,比如:风信仪、候风范、不雅观风鸟、相风鸟、相风铜乌、相乌。从旧石器末期到新石器时期,以及夏、商、周期间,先民把鸟作为崇拜敬拜的神,并与大自然景象变革联系起来,这为天文气候风相仪器的产生奠定了历史文化根本。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落,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也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而“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便是对付风向丈量的“相风鸟”的形象称呼。
中国古代气候不雅观测和丈量科技,从相风铜乌、天池测雨、“琴弦测湿”到“挂炭天平”,再到“鹿筋吸湿”、别有妙用的十二琯律、洛阳灵台等各种不雅观测和丈量的装置和科技,在世界气候科技史上是能够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从风、雨、雷、湿度、温度、气候几个方面层层展开,对此进行了充分阐述,同时对同时期天下气候不雅观测与丈量科技的造诣做了相对完全的呈现和比拟。书中还穿插了很多有趣的民谚,那是代代相传的履历的积累,比如: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古代丈量雨量的工具——圆罂 图源:上不雅观新闻 这本图文并茂的中国古代气候科技书,全方位展示了人类认识景象过程中的前辈和聪慧,尤其是中华文明在科技领域的其余一个侧面,也展现了几千年来世界气候科技发展的进程。2016年,中国报告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不雅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韶光知识体系及实在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从中,我们看到又悟到了什么?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季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现在我们说:天下是在抵牾中运动、发展和演化的。认识事物的抵牾运动,就可以在实质上理解事物而不至迷惑于事物的表象;就可以从规律上把握事物而不至迷失落于事物的变幻;就可以从宏不雅观上统辖事物而不至迷乱于事物的纷繁。对付气候的不雅观测和探索,我们同样也能得到有益的憬悟。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尹传红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终审:尹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