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绾布告》是唐代墨客杜审言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为赠别朋侪从军边地而作。诗中称述了朋侪文才卓异以及年夜方从戎的豪迈气概,并用眷眷的儿女私情寄托勉励之意,使得全诗充满愉悦无拘的气氛,表现了作者与朋侪之间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全诗新颖自然,情韵浓郁,艺术风调豁达活泼,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赠别诗。
【原文】
赠苏绾布告⑴
知君布告本翩翩⑵,为许从戎赴朔边⑶?
红粉楼中应计日⑷,燕支山下莫经年⑸!
【注释】
⑴苏绾(wǎn):作者的朋侪,曾任职秘书省和荆州、朔方军幕,官至郎中。布告:官职名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事情的职员。唐时元帅府及节度使府僚属中均有掌布告一职,掌管书牍奏记。
⑵布告:此指书函、奏记两类散文。翩翩:以鸟儿飞行时的轻快喻文才幽美。语出曹丕《与吴质书》:“元渝(阮瑀)布告翩翩,致足乐也。”
⑶为许:为什么。从戎:从军。朔边:北方边地。
⑷红粉:代指女性,此指苏绾的妻子。
⑸燕(yān)支山:又叫胭脂山、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以其多产燕支(红兰花)而得名。
【口语译文】
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俊秀,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
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打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
【赏析】
诗的开头,不写自己对朋侪的依依不舍,却从赞颂对方的风姿和才华起笔。曹丕《与吴质书》说:“元瑜布告翩翩,致足乐也。”又,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也有:“布告既翩翩,赋歌能妙绝。”诗的第一句即化用这些意思来形容苏绾其人——洒脱得意,文采出众。文士相交,惺惺相惜,相互间自必有许多值得倾慕和书写之处,但诗中只突出“布告翩翩”这一点,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由于苏绾此时正要去北疆担当节度使府的掌布告。朋侪是入军府任职,因此也可称为从戎。诗的第二句并不承上而作平叙,而是出人意料地设问。这一问乍看很溘然,而且没有回答,彷佛不着边际。实在这里墨客故意利用了先答后问的曲笔,答案实在便是头一句。正由于苏绾布告翩翩,才被元帅聘为布告。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朋侪的风姿与才干,而墨客对朋侪的的倾慕与留恋就蕴含其间,不言而喻了。诗的第三、四句婉转抒怀,道出惜别之意,希望朋侪在边庭不要逗留太久,而要早作归计。但墨客不从行者方面着笔,而反从居者方面着笔;并非从正面写离情,而是从对面来映衬,同时在从居者着笔时又不直接从墨客自己着笔,而是从朋侪最亲近的人——他的妻子那一方着笔。这是一联自然流动的对仗,它以燕支山泛指朋侪将要履新之地,以红粉楼代指朋侪妻子,从设想红粉佳人计日而待丈夫的归期,委婉而又风趣地奉劝朋侪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圆,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蕴藉地表达墨客自己盼朋侪早归。这便是不落俗套,不露痕迹,将古人反复吟咏过的离情别绪刻画得十分生动而细腻,表现出墨客高妙的抒怀技巧。
清人袁枚《续诗品·取经》哀求作诗“揉直使曲,叠单使复”,以避免使读者“一览而竟,倦心齐生”。此诗之贵即在于“曲”,不过短短四句,却意婉而情深,富有蕴藉之美。诗的主旨是送别,在古典诗歌中是一种平常的的题材,若泛泛捏词,平平而起,坦直地抒写送行时的留恋和愿望之情,会显得毫无韵致,令人倦厌。墨客不愧写情高手,他刻意求新,以复笔与巧笔绘出幽美深远的抒怀境界。
【作者先容】
杜审言( 约645—708 ) ,唐著名墨客。字必简,祖籍襄阳,其父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县)尉、洛阳丞等小官。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县)司户参军,不久免官回洛阳。武则天时召见,因赋《欢畅诗》受到赏识,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705),因受武后宠臣张易之案件牵连,流放峰州。不久又起用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病卒。青年期间与李峤、苏味道、崔领悟称“文章四友”。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大。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杜甫的祖父,其律诗对杜甫有所影响。《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