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给大家举个例子,元代文人冯子振看不起诗僧明本,拿出自己的咏梅诗炫耀。
结果明本当场写下了一首《九字梅花咏》,冯子振一看,没有一句是自己写得出来的,当场就认怂了。
这首经典咏梅诗,也流传至今,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一个老衲人被人瞧不起的事。
此僧名叫乾康,是唐五代时的一位诗僧。
乾康是一位苦行僧,平日里不修边幅,常常穿得破褴褛烂。
但他却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僧人,《全唐诗》中记录了一件这样的事。

一个寒冷的冬季,大雪刚过,积雪未消,已年过7旬的乾康途经永州,便来拜见太守
太守听过他的大名,但瞥见他时,却见他朽迈得很,衣服也是破得很,一点儿绅士之风都没有,以是很是看不起他,对他也不以礼相待。
乃至为了让乾康出丑,他还以“残雪”为题,让乾康写首诗。

文坛确实不缺咏雪诗,但一样平常来说,咏雪都是咏天上的白雪,这样才能写出风花雪月的诗境。
太守刻意取名“残雪”,很显然是调侃他已经老如残雪。

老衲人穿得破被人看不起当众写首咏雪诗无一雪字却句句不离雪

乾康自然知道这是人家瞧不起自己了,于是不假思虑,当场写了一首咏雪诗。
全诗共28个字,通篇没有一个雪字,却句句不离雪。
在场众人听完无不惊叹,而太守读懂后,也明白了自己有多傻。
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赋残雪》

六出奇花曩昔开,郡城相次见楼台。

时人莫把和泥看,一片飞从天上来。

看得出来,为了炫技乾康是刻意不用“雪”字。
“六出奇花”指的便是雪花,以花喻雪,并写出了雪的特点,仅4个字开篇已是脱手非凡。
“曩昔开”3个字,则充满着禅意,实在写的是雪融化了,一样平常文人是不太会用这3个字的,这是诗僧很爱用的写法。

次句“郡城相次见楼台”,则是写雪化后,城里原来被白雪覆盖的亭台楼阁才渐显真容。
这一句,看似只是轻轻一笔,却写得颇有气势。
墨客不直接写雪铺天盖地的样子,而是通过雪化后,楼台重现来反面描写,由此读者便能想象这场雪的威力有多大。

后两句写雪水混入泥土后,白雪也被人当成了泥。
此时一片雪花,飘飘荡荡从天而降,大家才知道,地上的并不是泥,而是雪。
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光鲜的比拟,雪下时能遮天盖日;雪化时,哪怕落入尘土,那天上飘荡着的雪花,也能证明它的高洁。

这首共28个字,通篇没有一个雪字,但却写出雪的力量、雪的神韵,确实是很有水平的。
同时,它也见告我们一个道理,不要由于面前的残雪,而忽略了它的力量;而看人,也不能由于人家的外表,就瞧不起人家。
太守听完这首诗,自然也明白了,面前这位衣着破旧的老衲人,是很有才华的,而自己早前狗眼看人低确实是太傻了。
从那往后,太守便对乾康以礼相待了。

乾康生平存世的作品不多,除了这首《赋残雪》外,还有《投谒齐己》等。
虽然诗作不多,但却首首佳构。
实在千年文坛中,还有很多像乾康这样的诗僧。
他们虽然衣着平平,无官无职,但却给文坛留下了很多惊艳之作。
而他们的诗作,虽然笔墨大略,但却每每充满着哲理。
大家平时会读禅诗吗?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