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紧张分享的是清代高鼎的《村落居》
草长莺飞仲春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感悟:
本诗俨然一幅生动活动的春日孩童嬉戏图。纸鸢,便是鹞子。即便是过了上千年,放鹞子依旧是万千孩童最喜好的游乐活动之一。早春仲春,草长莺飞,杨柳依依,春波荡漾,放学归来的孩童,开愉快心地放着鹞子。
读此诗时,仿佛跟墨客一起欣赏了醉人的春景,感想熏染着孩子们放鹞子时的欢快。
第二首:宋朝墨客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感悟:
杨万里的诗风大多清新活泼,本诗便是个中的代表作之一,描述的是一幅暮春孩童追蝶图。墨客笔下的孩童,充满着活力。暮春之时,纷纭开落的花儿,引来了飞舞着的蝴蝶,而这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引来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儿童。他们快速奔跑,追逐着蝴蝶。蝴蝶急急忙忙地飞进一片金黄色菜花中,只留下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急走”、“追”二词形象贴切地将儿童的稚气可爱、好奇好胜的神态和生理刻画出来,而““无处寻叶绍翁”一词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意蕴无穷。
第三首:宋辽金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匆匆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感悟:
叶绍翁之诗,流传度更广的是那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不安于室来”。相对来说,这首《夜书所见》显得更加孤独。潇潇树叶,飒飒秋风,此情此景总是随意马虎引起羁旅之人的乡愁。
三四两句以儿童的快乐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当听到儿童们斗蟋蟀时的欢声笑语,内心的孤寂感更深。
第四首:南宋墨客杨万里的《闲居初夏昼寝起二首·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感悟:
杨万里是少数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的墨客。梅子黄时阴雨绵绵,这时候总是易于让墨客陷入愁绪之中,芭蕉绿时春去夏来,此时总是易于让墨客感怀光阴荏苒。柳花飞时故人已离,此景总是易于让墨客感到孤独寂寞。
而在这首诗中,墨客同样选取了梅子,芭蕉,柳花三个意象,读者并没有感到半分忧伤,反而同作者一道清闲惬意地看着窗外的儿童追逐飘飞的柳絮。
第五首: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蓬葆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感悟:
本诗写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专注地水边学钓鱼的情景。色彩清丽,浑然天成,于平淡阐述中透露出无线童趣,以路人问路只招手不回答,来表达此孩童钓鱼时的专注,甚妙。
初学此诗时,还未到十岁,如今再读,已经由了而立之年,光阴流逝竟如此之快!
此时再读,面前不禁浮现孩童期间与小伙伴们一起坐在河边钓虾的场景,那时的快乐竟是如此大略。
第六首:宋辽金辛弃疾的《清平乐·村落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悟:
辛弃疾虽为豪放派的门面担当之一,却也有些许诗词有田园之风。本词中,辛弃疾为读者描述了村落庄生活的剪影,和谐的五口之家。画面中的大儿锄豆,次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给人以闲适,安逸之感,反响出春日屯子有活气、有情趣的一壁。
第七首:清代墨客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感悟:
这是一首非常可爱的儿童诗。诗句中的儿童,骑在高高的牛背上,在茂密的树林里为所欲为地唱着童谣,忽然听到了响亮的蝉叫声,立马停滞唱歌。这由动转静的动作,既溘然又自然,将小牧童天真烂漫、高枕而卧的形象,刻画得活灵巧现。
末了小牧童到底有没有捕捉到蝉呢?墨客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意味无穷。
第八首:南宋墨客范成大的《四季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落落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感悟:
本诗描写的同样是村落庄生活。诗中的儿童,不会种田也不会织布,却也没有闲着,父辈们逐日的劳作,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模拟着大人们的办法,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习种瓜。
画面中的儿童天真可爱,同时也可见这一家老小都在劳动,也是有些辛劳的。
第九首:唐代墨客白居易的《不雅观游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互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感悟:
白居易的诗,普通易懂,朗朗上口,本诗也不例外。同样一片风景,不同年事的人看到的感想熏染是不一样的,诗中的“我”与儿童也是如此。“我”喜好水中自由游走的鱼儿,给他们喂食,让他们快快终年夜;儿童喜好鱼,是喜好垂钓,感想熏染垂钓时的快乐。
于平淡中道出“爱鱼之心人各有异”的哲理,比拟强烈,令人寻思。
第十首:唐代骆宾王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感悟:
不用于前九首诗词从大人的视角看待儿童的情态,本诗是从孩童的视角来不雅观看物态。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这首诗,虽然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却借由白描的手腕,大略的略加勾勒,捉住了白鹅的“曲项”的形状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显得自然、真切、真切。
墨客笔下的白鹅,徜徉在绿波之中,自由清闲地歌唱,一如当时的墨客自己,天真自由,无拘无束。
正如人不可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想熏染,童年也是如此。虽然美好的童年光阴无法重现,但每每想起,心里还是会因触摸到影象中的那缕阳光而感到一丝喜悦,如此便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