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文政
九凤山中隐众神,去来白马尚留痕。
洞天石笋连石乳,只是千年少见人。
(图片源自网络)
编者注 白马仙洞位于山西离石市东南13公里的九凤山麓。据《汾州府志》载:“世传白马日食民田,逐之,竟入洞,蹄迹犹存,故名。”白马仙洞为一天然石灰溶洞,四周苍山拥翠,漫山松柏,郁郁葱葱,卉草呈祥,百鸟争鸣,群峰拱翠,景致宜人。
白马历来是仙侠隐逸的象征。曹植、鲍照、李白都用冲动大方笔墨赞颂过,可谓史不绝书,因此再谈白马,就有班门弄斧之嫌。诗词创作两个忌讳: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
因此,后人对古人的经典总是敬而远之。比如李白,在黄鹤楼看到崔浩的七律,也只能兴叹:“面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不过李白很婉转,此去经年在南京他按照《黄鹤楼》的风格,写出了《登金陵凤凰台》,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奥深厚的历史感喟与复苏的现实思虑,完成了李白以气夺人的诗作风格。
栗翁则不然。他对白马的描述因此形化神,将风致高傲瘦骨如柴和白马芳踪揉进了对世外桃源的欣赏和揣摩中,统统美景都留个悬念,由读者按照自己空想中的瑶池就解读,将一处普通的自然景不雅观升华到天阙瑶池的境界。
由于这是一个分歧凡响的处所——九只灵凤与诸神隐居于此,马踏青石的回响銮铃依然在青山绿水间萦绕。由于是神人所居,千百年来没有凡人入内,与世隔绝下是洞天福地!
栗翁《白马仙洞》一诗二十八字,通篇利用了通感的手腕,石笋石乳间,诱发的是环佩锵鸣、仙乐飘飘,一改历代《白马篇》充斥的战役味道,讴歌现实与生活,空想与美好。
墨客如此写意,读者真就没有了寻觅不到世外桃源的惆怅,而是面前春光妖冶。这样的一首小诗,融化了全体历史的冰雪。(王清茗)
栗文政,笔名闲来,1959年生,山西省襄垣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来福诗社社长,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有诗集《诗游三晋》出版。
栗文政诗多为古体新韵诗,诗风洒脱、淡雅朴实、古今领悟,讲究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栗文政认为当代人创作古诗词,应以传统诗词的形式为载体,利用新思维、新措辞进行创作,同时该当重视意境的塑造,在表现形式上要有打破和创新。
(以上内容作者原创授权发布,首发今日头条,行走山西媒体矩阵同步揭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