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就在名词的利用和堆砌上和李煜诗中的经典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词民气中孤寂生僻之感描写的淋漓尽致。

然而,李煜"千古词帝"的称号可不是浪得浮名,他有一首词《长相思》,600年无人敢仿写,先来看看这首词妙在何处。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600年无人敢仿纳兰性德仿写开篇3字惊艳世人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煜的这首词,利用了"重叠意象"的手腕,开篇第一句就用了"重山"作为起笔,而且还通过"一"和"二"的递进关系,来表达自己当时的真情实感。

正是由于这样的写作手腕,在之后的600年中,没有一人敢仿,由于如此高超的写作能力,想要模拟,真的是非常的难。

直到清朝,另一位传奇的词人涌现了,那便是"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当这首词传到他这里的时候,纳兰性德便试了试,仿写了另一首非常经典的《长相思》,开篇3字就惊艳了众人。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宅无此声。

开篇3个字"山一程",代替了李后主的"一重山",化静为动,一开篇就惊艳众人。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随着康熙天子出巡,翻山越岭、登船涉水,一程又一程,一步步的阔别自己的家乡,白天忙着赶路,这是他为官者的任务,而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难以入眠,于是心中对家和亲人的思念便涌上了心头。
整首词措辞朴素,却将深切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李煜和纳兰性德这两位词界的大神,一个为亡国之君,一个为乌衣承平之少,身份经历固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纵不雅观二人之心途经程、词作的情绪特色与美感,却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均因此其纯洁、任性的情怀,喷薄出对事物敏锐的感触,对感情的细腻表达可谓是字字珠玑,声声血泪。

这两位令人叹服的词人所作的词,均被记载在《李煜词传》和《纳兰容若词传》这两本书中。

纵然已经由去了千年,但是依旧能够在他们的词里面,看到曾经李煜和纳兰容若眼中的此情此景,与他们迢遥而又寂寥的情绪惺惺相惜,仿佛他们所经历的,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深深契合。

《李煜词传》以李后主流传于世的诗词作为切入点,书中将李煜的从王到囚,愁思百结,以词为命,以泪书情的生平娓娓道来,通过三十余首最为随处颂扬、广泛流传于世的诗词,用散文体小说的创作办法,演绎其至情至性、充满悲欢离合的传奇人生。
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从李煜的平生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从而更加理解这位诗词大家的超脱心境。

《纳兰容若词传》不同于以往的传记,它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线,以纳兰容若的"情"为框架,以纳兰容若的"爱"为血肉,以诗化的措辞,戏剧般的场面,将我们带入了纳兰容若的繁华生活、诚挚脾气、词的颠峰,爱的痴心。

这套书共有6本,个中还包含有《仓央嘉措词传》、《李清照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

读仓央嘉措的词,可以宽心;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读辛弃疾的词,让人奋发;读李清照的词,可以感怀,总有一些人,绣口一吐,便点缀了中华文化史上残酷的星河。

到了浪漫的六月,我们不妨来一场浪漫的古典行,与墨客们来一场浪漫的约会,体会他们的人生,或许会故意想不到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