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贤人不仁”则是大家平等的思想。在自然大道眼里,人的出生入去世、兴衰荣辱,不过和刍狗的成败一样,并没有特殊之处。本章揭示以人合天、天人合一的真理,此乃中华文明精髓之所在,大道之真谛,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唯物、辩证之所由以生发,且成为中华民族高度理性思维的结晶,亦正是善为道者最高的宗旨与必循的轨道。
高清书法图片 可放大不雅观看
原文【通畅版】天地不仁①,以万物为刍狗②;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③乎!虚而不屈④,动而愈出。多言数穷⑤,不如守中⑥。
注释
①天地不仁:仁,即儒家所谓的爱,这里特指私爱、偏爱。天地不仁,是指天地无所偏爱。
②刍狗:用草扎成的狗,供敬拜时利用。刍狗是古人用来敬拜的一种物品,它是用草扎成的狗,本钱低廉,用完便会被丧失落。老子用刍狗来表示不起眼,眇小的事物。
③橐龠(tuóyuè):可大略阐明为风箱。马恒君说:“橐龠”是古代的风箱、鼓风器,起初像是个两头有口的皮袋子,通过伸开和挤压来鼓风,后来改进为用活塞事理推拉鼓风。张松如云:“橐籥,犹今风箱,古冶铸所用嘘风炽火之器,为函以周罩于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扇于内者籥也”。吴澄说:“橐籥,冶铸所用,嘘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于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扇于内者,‘籥’也。天地间犹橐籥者,橐象太虚,包含周遍之体;籥象元气,缊盛行之用”。
④屈:竭、尽。
⑤多言数穷:多言,意指政令繁多。数,为“速”的假借单穷,碰钉子、行不通。多言数穷,是说政令繁多则会加速败亡。
⑥守中:持守虚静的意思。
原文【帛书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译 文
天地视万物与草扎成的狗一样,没有贵贱分别。以是天地对待世间万物是一律平等无私的。贤人的眼中,百姓与草扎成的狗一样,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异,以是贤人对待所有的百姓是等量齐观的,不会有分别心。天和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吗?虽然中空但永无穷尽,越煽惑风量便愈多,生生不息。政令名目繁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虚静。
解析
老子到了本章,溘然笔锋一转,提出一则惊世骇俗的名言谠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便是这段惊人之语,致使后世众口纷纭各抒己见。有的人就曾怒斥老子为“阴谋家的鼻祖”,有的人责怪老子“鄙夷儒家薄视仁义”,将人文的统统道德不雅观念,都视为知识的伪装。
然而,讲“道”的老子说的“不仁”就绝不会是儒家所说的那个人性的“仁义”。他说的“天地不仁”,是说天地对世间的万物,都是无心仁慈、无意偏爱的,都是等量齐观的,这表达了他自然哲学的万物平等的思想。他在这里提出“不仁”,也是表达他的法治思想。即:“仁是目的,不仁是方法,唯有不仁,才能至仁。
”理解本章须要搞清楚两个关键词,首先的关键词便是“刍狗”。《庄子 ·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刍狗是古人用谷草扎成的用以敬拜天地神灵的狗。刍狗虽结草而成,但敬拜的人却视其有魂灵而装饰打扮并侍奉它们,以求福于天地神灵。待大礼已毕,刍狗的魂灵升入天国,它也就还原为纸草了,或者以火焚之,或者任人践踏。而“刍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在敬拜前它很尊贵,而敬拜之后,就随之被人抛弃,成为最卑下的东西了。刍狗最范例地表现了贵贱不过是一念之间,实在还不便是一个东西。
篆书横读版
第二个关键词便是“橐龠”。橐龠: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风箱也。众所周知风箱不动时,不会吹出一丝风来。但只要给予它动力,它的风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天地之间,彷佛风箱一样,中间虚空而没有弯曲处,一推一拉,一呼一吸,循环运动,层出不穷。这是天地法道自然而然。善为道者正应效法天地,不可徒于措辞笔墨求之,反而自速其生命之贫乏,不如守持虚静无为于心中,而任其自然而然。“橐龠之中藏造化,虚无窟里隐乾坤;虚受虚动神为用,忘言守中自有春”。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的是管理国家的时候政令繁多、朝令夕改,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加行不通,会加速失落败,不如持守虚静。天地之间好似橐龠,空着的时候,能够保持可以作为的状态;煽惑的时候,则能充分发挥足够的效果。
经典事例
强项令
东汉光武帝在位期间,京都洛阳是全国最难管理的地方。聚居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元勋显贵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仆众横行街市,无恶不作。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掌握不住局势。末了,光武帝刘秀百般无奈,决定任命年已六十九岁的董宣做洛阳令。董宣到任后,碰着的第一件棘手的难题,便是处理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的案件。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刘秀的姐姐。这位公主仗着自己和天子的姐弟关系,豢养着一帮凶狠的家奴,在京城里飞扬跋扈,为非作歹,横行无忌。
有一天,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敕令逮捕他。可是,这个恶奴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地方官不能到这个禁地去缉捕,急得董宣寝食不安,没有别的好办法,董宣就派人监视湖阳公主的住宅,敕令只要那个杀人犯一出来,就设法捉住他。
过了几天,湖阳公主以为新来的洛阳令只不过是故作姿态,矫揉造作而已。于是有一天,湖阳公主带着这个杀人恶奴出行,在大街上被董宣派出去的人创造。派出去的小吏立即回来向董宣报告说,那个杀人犯陪乘公主的车马队伍走,无法下手。董宣一听,立即带人赶到城内的夏门亭,拦住了公主的车马。湖阳公主坐在车上看到这个拦路的白胡子老头如此无礼,便傲慢地问道:“你是什么人?敢带人拦住我的车驾?”
董宣上前施礼,说:“我是洛阳令董宣,请公主交出杀人犯!”
那个恶奴在马队里看到形势不妙,就赶紧爬进公主的车子里,躲在公主的身后。湖阳公主一听董宣向她要人,仰起脸,满不在乎地说:"你有几个脑袋,敢拦住我车马抓人?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可是,她切切没有料到,面前这位小小的洛阳令竟然怒气冲天,双目圆睁,猛地从腰中拔出利剑向地下一划,厉声责问她身为皇亲,为什么不守国法?湖阳公主一下子被这凛然的气势镇住了,木鸡之呆,不知所措。
这时,董宣又义正词严地说:“王子犯了法,也得与老百姓一样入罪,何况是你的一个家奴呢?我身为洛阳令,就要为洛阳的众百姓做主,决不许可任何罪犯逍遥法外!”董宣一声喝令,洛阳府的吏卒一拥而上,把那个作歹多端、杀害无辜的凶犯从公主车上拖了下来,就地砍了脑袋。
湖阳公主感到自己遭受了奇耻大辱,气得神色发紫,浑身打战。去世了个仆众她倒并不十分酸心,可是在这洛阳城的大街上丢了这么大的面子,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她顾不得和董宣争执,掉转车头,便直奔皇宫而去。
湖阳公主一见到刘秀,又是哭,又是闹,非让刘秀杀了董宣替她出这口恶气不可。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番哭诉,不禁大发雷霆。他感到董宣如此唾弃公主,这不即是也没把他这个天子放在眼里吗?想到这里,便喝道:“快把那个董宣捉来,我要当着公主的面把他乱棍打去世!"
董宣被捉来带上殿后,他对光武帝叩头说:“请许可我先说一句话,然后再处去世我吧!”光武帝十分恼怒,便说:“你去世到临头了,还有什么话说!”
董宣这时声泪俱下,却又十分严明地说:“托陛下的圣明,才使汉室再次涌现复兴的喜人局势。没想到本日却听任皇亲的家卑视如草芥,残害百姓!有人想使汉室江山长治久安,严明法纪,抑制豪强,却要落得个乱棍打去世的了局。我真不明白你口口声声说要用文教和法律来管理国家,现在陛下的亲族在京城纵奴杀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将按律司法的臣下置于去世地,这国家的法律还有何用?陛下的江山还用什么办法管理?要我去世随意马虎,用不着棍棒捶打,我自寻一去世便是了。”说着,便一头向阁下的殿柱上撞去,碰得满头满脸都是血。
光武帝不是个糊涂的君主,董宣那一番理直气壮的忠言,以及刚直不阿、严格司法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他又惊又悔,赶紧令卫士把董宣扶住,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说:“念你为国家着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过,你总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个头,赔个不是呀!”董宣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错,也无礼可赔!因此,这个头不能磕!"
光武帝只好向两个小寺人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把董宣持扶到公主面前磕头赔礼。
两个小寺人照办。这时,年近七十的董宜用两只胳膊支撑着地,硬着脖子,怎么也不肯磕头认罪。两个小黄门使劲往下按他的脖子,却怎么也按不动。
湖阳公主自知理亏,却仍铭心镂骨,不出这口气心里感得慌,便又冷笑着问光武帝说:“嘿嘿!文叔(光武帝的字)当老百姓的时候,常常在家里窝藏亡命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现在当了天子,怎么反而连个小小的洛阳令也不敢驾驭了呢?我真替你酡颜!"
光武帝回答得也真妙。他笑者说:“正由于我当了一国之君,才该当律已从严严格司法,而不能像过去做平民时那样办事了。你说对不对呀?”
光武帝转过脸又对董宜说:“你这个强项令,脖子可真够硬的,还烦懑点退下去!
光武帝从心眼里喜好董宣那股子司法如山、宁折不弯的虎气、牛劲儿。为了对他奖励和鼓励,他专门派人给董宣送去了三十万赏钱。董宣把这一笔赏金全部分给了他部下的官吏和街役。从此,“强项令”、“卧虎令”的威名传遍了全国,全体洛阳城的豪强、皇亲,没有一个不怯他的。经由管理,洛阳的社会秩序得到好转。据史籍记载,当时洛阳有一句民谣说:“抱鼓不鸣董少平。”抱鼓是官街前的警鼓,少平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说,董宣做洛阳令,没有人敢违法胡来,也就没有人辞官府门前击鼓鸣冤了。
从董宣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大道”之下,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统治阶级只有放弃特权,与民众保持平等,才能使天下安定,否则其统治地位必将发生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