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
俗称“腊八”
也是进入尾月以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
泱波 摄
腊八是尾月里最主要的节日之一
从这一天开始
年味儿渐浓,春节序幕逐渐拉开
正如民间俚语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便是年;
煮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黏;
二十四,扫屋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粥喷鼻香飘古寺,古刹灵隐寺开锅熬制30万份粥。 江耘 摄
腊八节习俗有哪些?
腊八节是一个敬拜先人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节日。以是到了这一天,民间会有很多寓意美好的民俗习气。在饮食上,尤其明显。
腊八粥
中国很多地方,腊八节都得喝上一碗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其由来有纪念岳飞平分歧传说。地域不同,腊八粥的风味也有所差异,还有咸甜之分。
腊八蒜
尾月初八,华北大部分地区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要先将老蒜去皮,浸入米醋中,把瓶口或坛子口封严。至除夕启封,原来洁白的蒜瓣一身翠绿,正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
腊八豆腐
在腊八前后,安徽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透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样平常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
万多 摄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人们习气吃腊八面。头天晚上把面条擀好,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到尾月初八清晨,煮一锅喷鼻香喷喷的面条,百口食用。
吃冰
腊八前一天,有些人家会找一个容器盛满水,放到屋外令其自然结冰。到了腊八节那天,就把盆里的冰敲成碎块。民间传说,这种冰很神奇,吃了它此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腊八时节,需把稳防寒保暖
由于腊八一样平常正值“三九天”,以是民间留下了“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形容这个韶光景象极冷,以是外出需把稳适当添加衣物,防寒保暖。
民间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很随意马虎从头部散失落,以是,景象寒冷之时,要把稳头部保暖,以免引发感冒、头痛等疾病。
俚语说,“寒从脚下起”,冬季要把稳保持鞋袜温暖干燥,并常常洗晒。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并推拿脚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邓龙华 摄
此外,还要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手、耳朵等随意马虎生冻疮的部位,要把稳常常推拿,出门戴上手套等。
腊八节,还有这些诗词
正由于腊八是一个主要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引人遐思的佳作。
《十仲春八日步至西村落》
陆游
尾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目前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落节物新。
中新社 富田 摄
《腊节》
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顾梦游
净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喷鼻香消泪满巾。
高东风 摄
《尾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星期》
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喷鼻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齐心专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天下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腊日》
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腊八一到,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你影象中的腊八,是如何度过的?
作者: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