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化梵钟,

风霜砺劲松。

狂心枝头放,

无意引蝶蜂。

暮云化梵钟五言古体诗言志。顺带讲讲格律诗四平头

注:“放”是“开放”的意思,不是“放着”的意思,类似的表达有“心花怒放”。

很精练的一首五言古体诗,写这首诗时我完备没有考虑平仄,属于一气呵成。
唯有对第一句“暮云化梵钟”的“化”字不是很满意,刚开始我用的是 “暮云荡梵钟”,但这句用在写景诗里比较恰当,用在这里则不当。

由于这首诗乃言志诗,第二、三、四句风骨铮铮,“志”满意盈,因而“暮云荡晚钟”这句纯写景诗句用在此处会出诗,故不恰当。
“化”字虽略好,但终归不足完美,朋友们有更好的字代替这个“化”字吗?

五言古诗短小精悍,语句铿锵,且用字自由,无平仄的束缚,是比较适宜言志的,这是我总结出的一条规律。

“风霜砺劲松”,松一向是高洁、志士的代名词,用在言志诗是很恰当的,类似的还有梅、竹等。
“狂心枝头放,无意引蝶蜂”,狂放又不媚俗,心志表达得淋漓尽致,是我比较得意的两句。

此诗虽短,但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数数用了几种。

末了分享一点小知识,我创造有个别网友对“四平头”认识有误,本文还剩点篇幅,以是谈谈“四平头”。

我曾经专文谈过“四平头”,以是本篇只大略总结一下,以起到拨乱反正的目的。
四平头一样平常针对律诗中间两联的四句,当然也可用于绝句的四句中。

对四平头的缺点理解一样平常有两种,一种认为四句皆以“平声”字开头便是四平头,这属于范例的望文生义。

第二种认为以四个词性、构造同等的字或词开头便是四平头,这也是缺点的,只看形式,不看诗意,属于自以为是。

以上两种缺点理解有个共同点,都把“四平头”理解成一种“形式”方面的诗病,实在“四平头”跟形式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跟诗意有关。

什么是真正的四平头?如果四句以同词性、同类词开头,比如喷鼻香蕉,菠萝,荔枝,苹果,且造成诗意重复、疲塌,这才是犯了四平头。
由于违背了诗意凝、精练的宗旨,语义局促,意境一定无法深远。

如果四句以同词性或同类词开头,但诗意并不重复,疲塌,则无碍,不能认为犯四平头。
以是看是否犯四平头,一定要看诗意,不能只看形式,此乃精确认识“四平头”的实质和关键。

例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间两联以山、江、月、云开头,词性和词类均同等,但由于描写角度不一样,并未造成诗意疲塌、重复,因此不能认为犯了四平头。
也便是说“词性”、“构造”都是表面形式,都要为“内容”做事,“四平头”重点要看内容,而不要看形式。

好了,朋友们,针对我这首言志的五言古诗,尤其针对首句“暮云化梵钟”中“化”字的替代字,有何高见?请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