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狂欢节#
在不雅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时认识了这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康震,听他的点评能够到诗的意境中去,风姿翩翩却又自带萌点,大家都叫他“男神”。
这位有着谦谦君子风范的学者,来自陕西绥德。“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信天游里粗犷的绥德男人形象,彷佛与他完备不搭界。大概,这便是诗词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此之前,康震还担当过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针言大会评委,也在《百家讲坛》 上讲过李白、杜甫。对付诗词大会带来的读诗热,他并不感到吃惊。
诗是体温,是源泉
在他看来,古典诗词就像人的体温,无论你是否关注,都在生活中保持着固有的温度,过冷或过热都不是好事,繁华过后,灯火依旧通亮就好。
康震说道,我自己是学古典文学的,教课也教这个,现在有这么多人喜好诗词,对我来讲是最幸福的事了。
至于火不火的,我倒没怎么关注,便是像你这样来找我的多了,我很乐意借你们的笔和网络,宣扬和传播古典诗词。
总的来讲,诗词集思想性、形象性、情绪性、意境为一体,它比小说、戏曲要短小得多,又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中国古典诗词是高雅文化大众化的典范。
按理说,高雅文化一样平常都是小众的,但是古典诗词实现了大众化和大家喜好化。
实在,古典诗词一贯是在以一种潜流的形式存在着,就像我们的家乡,总有一条小河在一直流淌。
大概你脑筋里最关注的是黄河、长江这些大腕的河流,家乡的河流总是记不起来,但并不虞味着它不存在,大概还在滋养着家乡的民众。
学诗的大众化
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是理工科的,还有学农的,学军事的。
有时候大家在一起谈天,会聊到自己的专业,我把稳到他们虽然不是学文科的,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东西都非常熟习和热爱。
人文学科有个特点,既是一门学问,又是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一种教化。
很多人在学习和事情后,还很热爱传统文化,这是整体国民本色提升和健全的一个很主要表现。
不管是学什么也好,精良的传统文化总是能受到人的青睐。美的事物是有谁不喜好的呢?
以是,不论你现在在干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拿起一本诗集,细细的品读一番。
关于主播和课程:
康震,《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点评高朋,《百家讲坛》讲师,师从当代诗词大家霍松林,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精通书法、酷爱绘画的“康师傅“,喜好游历山水。他的声音有满满的元气。他读过很多书,但没有学究气。康震教授倾尽二十多年诗学心得,在喜马拉雅上线《康震品读古诗词》课程,献给忙了一年的你,还有我们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