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山风景,群峦叠翠树葱茏。

禅院喷鼻香烟环抱,湖面波光潋滟,涧水淌淙淙。

松涛响沟谷,塔影耸云空。

闯王陵,纪念馆,秘密宫。

水调歌头夹山森林公园游忆

奉天玉忆,兵败名化隐留踪。

龙玺悄沉水井,盔甲掩于野土,战马弃荒中。

历史风烟去,岁月叹匆匆。

注: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城东南八公里处,因境内东西双峰对峙、南北一道中通而得名“夹山”。
森林公园方案区域面积1530公顷,现经营面积740公顷,森林覆盖率90%以上,园内群峦叠翠、万木峥嵘,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以人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成为江南名胜。
夹山灵泉禅院俗称夹山寺,是公释放教活动场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0余亩,已有1130余年历史,享唐、宋、元“三朝御修”盛誉,曾长期居于澧水流域文化中央位置,有禅宗宋门第一书《碧岩录传世,是》佛教重点寺院,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
寺院内现有如下景点景不雅观:山门殿、南清池、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金殿、闯王迷秘宫、灵泉宝塔、斋堂、寺院古树群落景不雅观。
闯王陵园,位于夹山寺西侧山坡坞形地,坐西向东占地30亩,是明末清初农人叛逆领袖闯王李自成兵败后化名奉天玉禅隐夹山寺圆寂后的安葬地,有一组仿古建筑和绿化带组成,庄严肃穆、气势雄伟。
陵园内有如下景不雅观:陵卫、李自成禅隐夹山纪念馆、永昌池、大顺桥、紫石牌坊、神道、石相生、陵寝、野拂塔、明楼、碑刻长廊。
玉玺井:传说当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得玉玺后带到了夹山寺,本来是想谋东山再起之后再用这个印的,没有想到大势已去,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了,一气之下把玉玺扔进了这个井里面,因而得名玉玺井。
199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明史学会、湖南省李自成归宿问题研究会先后三次在石门举行李自成归宿问题学术谈论会,通过对夹山网络和出土的文物史料剖析考证,使李自成兵败化名奉天玉、禅隐并圆寂于夹山这一历史结论大白于天下。
奉天玉和尚, 夹山寺僧人。
根据传说,其即 李自成 。
 李自成, 明末农人叛逆领袖。
原名鸿基。
称帝时以 李继迁为太祖。
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顺治元年(1644年)十仲春,清军出击 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 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办法流窜,经 襄阳入 湖北,试图与 武昌的明朝总兵 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 南明朝廷“ 清君侧”征讨 马士英病去世途中。
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
5月在江西再败,于1645年神秘消逝。
当时追击李自成的清朝 靖远 大将军 阿济格给朝廷的报告说,李自成兵尽力尽,仅带 亲信20人窜入九宫山中,被村落民围困,无法脱逃,自缢而去世。
他派人前去 验尸,而尸体已经糜烂,无法辨认了。
还有一个根据是,南明王朝驻湘将领 兵部尚书 何腾蛟给唐王的报告称,他的部众已将李自成斩于九宫山下,只是丢了 首领。
但是,这个“罹难”说却难以令人相信。
由于李自成 雄才大略,骁勇非常,一贯是官府的去世敌。
无疑,他是清王朝或南明王朝统治者心目中的大患,他的死活绝对是当时的重大事宜。
而阿济格报告中说是“尸朽莫辨”,纯属浮夸不实,清王朝怎能相信?何腾蛟的报告切实其实便是 马后一炮,谎报战功,南明王朝也不会相信。
特殊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退居湖湘时,他的部下还有40余万兵马,驻九宫山一带至少也有数万人,说他仅带20名亲信与事实明显不符。
况且,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杀,他的几十万大军岂能 善罢甘休?九宫山能沉着吗?然而,事实上,当时九宫山很沉着,那几十万大军也很沉着。
那么,为什么有“罹难”之说,而且在民间广泛流传?据推测,这是李自成与其部下放的 烟幕弹,是一个 缓兵之计。
一方面,扬言李自成已去世,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对这支大军的敌意,下一步可能联合抗清;另一方面,使清王朝以为, 心腹之患已除,放松当心,一旦机遇成熟,李自成可 东山再起。
也有人说李自成在夹山寺隐居。
据传说,李自成兵败自感大势一去,将盔甲掩埋荒野,战马弃之山中,王玺沉于井中,化名奉天玉,隐在夹山寺,末了圆寂。
清朝初年,即将上任的云南 同知张琼伯在履新途中,游访 石门夹山寺,与寺中方丈 谈古论今,颇为投缘,相见恨晚,视为心腹。
几年后,他又重访夹山寺,方丈已去世。
吊唁之中,方丈的徒弟见告他:那方丈便是 威震天下的 闯王李自成。
在九宫山替去世的是他的部将孙某。
乾隆初年, 澧州知州亲赴夹山寺调查李自成的着落,在寺中他亲眼见过一幅李自成的画像,据称,叫“奉天玉和尚”。
1981年,在石门夹山寺创造了奉天玉大和尚墓。
据稽核,在一个瓷坛中盛的 遗骨,与李自成身材附近。
墓中陪葬物与李自成家乡陕西 米脂县的习俗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