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江南景象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古诗今品冬之吟一十月江南气候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唐】白居易《早冬》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喷鼻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师长西席。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墨客,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白居易所作七言律诗《早冬》,措辞普通,节奏明快,流畅中带着几许清新的意味。

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十月。
当时,白居易五十二岁,任杭州刺史。
白居易这次到江南任职,与其在朝廷政治斗争中的处境有关。
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载:“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
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白居易来到江南,感情上的变革十分明显。
一来重新回到青少年时期避乱之地,自然倍感亲切;二来此时虽然政治失落意,但毕竟官居贵显,绝非当初流落避难可比。
同时,阔别朝中逐渐兴起的朋党纷争,其心情自然甚为轻松闲适。
宜人的景象、奇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繁华的街市等,都让他乐不思蜀,于是写下此诗。

十月的江南景象很好,冬天的景致像春天一样可爱。
由于霜轻,草没有变黄,长得还很茂盛。
由于景象暖和,晒干了大片的沙堤、沙田。

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像初生的一样平常;樱花树不依时序,在寒天里开出枝枝白花。
此时,我却倾慕普通人饮酒的那份清闲,可惜我公务繁忙,没空去酒家休闲。

初冬十月,北方已是凛冽清寒。
而江南的十月,景象依然晴好,没有万物凋零的凄然情景,反而像春光一样可爱。
诗人为面前景致所感,想要好好欣赏美景,放松自己,却又由于身份关系不得不约束自己,充满了不能如愿的遗憾,因而表现出对清闲酒客的无限倾慕之情。

首联直接点题,点明韶光地点,写出了江南十月虽有轻寒萦绕,但墨客眼中所见的早冬景致却无丝毫萧飒之感,反倒像阳春三月一样平常活气勃勃,引人喜好。

颔联和颈联用近乎白描的手腕,言简意白地描摹江南十月、早冬时节一派活气勃勃的景致:地上洒着薄霜,但并不料峭,芳草依然长势十分茂盛;太阳依旧炙热地晒着大地;斑驳的光影,洒在叶子已经枯黄的老树上,看上去像发了新芽;寒樱粉白的花朵缀满枝头,更为早冬平添了一丝温暖,熨帖了无数人的心。
墨客自然也不例外,怀站对清闲酣醉酒客的无限倾慕之情。

末联由景入境,描写墨客的内心和现状,说这样的美景之中,自己倾慕饮酒人的一份闲情逸致,而自己公务缠身,不能到酒家饮酒放松。
由于十月是秋收完成的时令,也是庄家解缴税粮的时令。
州县地方主座一年的紧张事情,便是要担保朝廷税粮的征缴,以是十月是他们最劳碌的时候。
“无由”二字用得精妙,将墨客不由自主的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与首联的“似春华”形成呼应,蕴藉而不失落风范。
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一年秋收时令景象很好,对征收事情十分有利,以是墨客心情很惬意,面前所见的事物都充满了活气,他感到忙得有收成。

全诗用语直白,靠近口语化,而且节奏明快,流畅中带着几许清新且随处颂扬的意味,让人回味感怀。
古往今来,很多墨客写冬景,每每写它的寒冷萧索,而白居易这首《早冬》却独树一帜,捉住江南初冬的不同,借景抒怀,让萧飒的寒冬变得鲜活可爱且安闲休憩,为读者呈现出一幅颇有活气、温暖娴美的冬日景象,令人艳羡,不由充满对大自然、对闲适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神往。

【名句品读】“十月江南景象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十月的江南景象很好,冬天的景致像春天一样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