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
…
秋远去,寒入冬,每年冬天,我们最不可错过的,便是一场雪的盛事吧。
这个不分古人还是今人,由于都对雪景有着格外的偏爱,只不过古人的文采相对付高一点,写作手腕也更妙。
他们歌尽白雪之美,那万千风情的白雪,在他们笔下,表现得极为形象,留下的诗词也有很多咏雪名篇。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将冬天雪花飘洒千树的景象,比作春日梨花盛开时的情景。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想象力浪漫的诗仙,将漫天飘雪看作被天仙醉酒后揉碎的白云。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将人生感悟融于雪中,即歌颂了雪的俏丽,也蕴藏着对付光阴无情流逝的无奈之情。
……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无论是大雪纷飞,或是小雪轻盈,飘扬的雪花中总藏着绸缪的诗意,以是在古诗词里给我们呈现的更多是对雪的赞咏,但也有墨客另辟路子写出雪的别样意境。
晚唐“十上不第”才子罗隐笔下的一首《雪》,便是这一类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诗他虽然是写雪,却全诗没有一个“雪”字,却写得非常有韵味,更有深意。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如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唐·罗隐《雪》
…
诗意简析: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可是丰收年又能怎么样呢?你看长安城里还有许多贫穷的人,瑞雪不宜太多啊。
罗隐,晚唐著名的墨客,本名罗横,字昭谏,少英敏,善属文,但他的科举之路走得非常困难。
罗隐大半生不是在考试,便是在考试的路上,数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他统共的考了十多次,却次次榜上无名,就得了一个“十上不第”的光荣称号。
坎坷的人生经历,让罗隐看到了晚唐社会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难的现实,以是他的作品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戳穿批驳相称深刻,有着很强的讽刺战斗性,并且用词用语多用普通口语化,这让他的作品在民间流传颇广,为时人所推崇。
不丢脸出,罗隐这首《雪》诗也是一首借题发挥,讽刺意味十足的诗。仔细读来,诗中表达了墨客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墨客对广大贫苦公民的深刻同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如何?”,天降大雪,很多人会说一句“瑞雪兆丰年”,由于下雪能够杀去世地里的害虫,可以让庄稼长得更好一些,这本是令来年风调雨顺正常之事,但作者这里却发出“为瑞不宜多”不同的声音。
原来是罗隐看到,发出瑞雪兆丰年议论的是长安高门大院里那一群有吃有喝并且在这个冬天吃饱穿暖的达官显贵,并不是那些底层民众,以是接下说出就算是丰年又能怎么样的现实。
由于他想到在大雪笼罩下的长安不单单只有衣食无忧的朱紫,还有万万千万的贫苦百姓。
此时不是盛唐,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让很多农人处于流落失落所、少衣少食的悲惨田地,他们最怕的便是冬天。生活中他们没有诗,只有面前的苟且,冬天过冬物资不充足,天降大雪感想熏染不到丝毫诗意,却能觉得到天寒地冻的残酷。
一夜风雪,有多少百姓见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反而会被这“丰年瑞”冻成路边骨。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以是作者发出这雪还是“为瑞不宜多”的不雅观点,看似一反知识,但实际上使得这整首诗更具有传染力,也更加的动听。
由于它充满了愤怒和训斥,他讽刺了那些故意造作,假装关心天下民生疾苦却对现实熟视无睹的人,让人大呼过瘾。
这首《雪》诗,罗隐没有落笔于面前白雪,而因此另一个角度来描写,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付人生世态的解读,更表现出自己内心悲天悯人的情怀,显得分歧凡响,您喜好嘛?
-END-
图片来源网络,阅读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