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

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悲惨。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回籍,小轩窗,正装扮,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旬日夜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吊唁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词句情意缠绵,字字血泪,让人读后十分冲动。

古代那些惦念亡妻的深情诗词

时人都非常渴望一份历久绵长的不老情,更想拥有一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相依,一千多年前的王弗是幸运的,苏东坡不仅将自己对她的拳拳深情记录在笔墨间,还为她亲手种下三万株松树。
此情此生同追忆,不忘松冈断肠人。

古代除了苏轼的这首词之外,还有很多诗词大家也写过吊唁亡妻的深奥深厚语句。
清代的纳兰性德就写过很多吊唁亡妻的词作。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几首:

蝶恋花·辛劳最怜天上月

清•纳兰性德

辛劳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随意马虎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性德像)

这首悼亡作者从“天上月”写起,通过写玉轮的亏多盈少,来写爱情的欢快须臾即逝,恨多乐少,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悲悼之情。
缠绵悲惨,动听至深。
作者为什么要从“天上月”写起呢?这里面也和词人的一段梦境有关。
纳兰性德曾经在《沁园春》一词中的引言中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亡妻叮嘱作者自己将整天边的一轮华月,日日年年都来照耀着你。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图画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纳兰性德图)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图画重识,面对展露笑颜的妻子画像,作者睹物思人,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达悔痛的悲哀欲绝。
下阕写回顾诀别的哀痛,自妻子去世后,作者时候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

纳兰性德20岁时依父母之命迎娶了18岁的卢氏,一个是丰神俊逸的才子,一个是端庄闲雅的佳人,二人可谓是珠联璧合,恩爱非常,即是贤妻又是心腹的卢氏给纳兰性德生活带来光彩,可惜定命无常,婚后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不治身亡,佳人的倏忽离世给纳兰性德带来巨大的痛楚和精神打击,他的肝肠寸断,凄苦难解,至真至情,都化作一首首诗词,纳兰性德生平创作的三百首词中,有近五十都城是伤悼卢氏的相思之作,而悼亡词也成了纳兰词的高峰。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去世清霜后,头白鸳鸯失落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像)

皇亲国戚的贺铸的这首悼亡词绝唱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旬日夜记梦》可谓是悼亡词双璧。
贺铸和妻子曾经同住在苏州,后来妻子去世在那里,今故地重游,念及去世去的妻子,十分怀念,故作了这首情深词美得词作。

沈园二首·其一

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喷鼻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唐婉图)

陆游生平最大的不幸便是与结正室子唐婉的爱情悲剧,七十五岁的陆游再一次来到他和唐婉相逢的沈园,曾经伴他一同嬉戏的正室唐婉已经去世有四十余年,陆游看到物是人非的沈园,竭力探求着能回顾起当年情景的事物,于是看到桥下的碧波一如昔日的碧绿,仿佛又见到了当年初相遇时那女子惊鸿的倩影。

遣悲怀·其三

唐•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多少很多多少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像)

元稹的这首悼亡诗是怀念妻子韦从而作,先抒发了无子丧偶之悲,进而以长鳏来报答妻子生前凄苦相聚之恩,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读来催人泪下。

中国古代诗词的大海中还有很多怀念妻子的悼亡词,皆写的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死活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