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一天一首古诗词  宋词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音频:00:0005:16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译文

春半时分,在南园林中踏青游春,风和日丽,时时听闻马儿的嘶鸣声。

青青的梅子,长得如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却像眉毛一样平常秀灵。
春分之后,日间渐长,蝴蝶日日高飞。

花儿之上,露珠很浓,春草浓密,如烟一样平常,不远处一户人家的帘幕正低垂着。

荡罢秋千,有点怠倦,轻解罗衣,卧床安歇,陪伴她的只有画梁上归来的双燕。

注释

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

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逐渐长了。
这里还有全体白天的意思。

草烟:形容春草稠密。

帘幕:帘子和帷幕。

慵(yōng)困:困倦。

罗衣:喷鼻香罗衫。

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欧阳修的一首春半踏青词。

这首词最绝妙之处在于通过踏青,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绝美春景图来,极其自然奥妙,如行云流水,汩汩清泉,洗涤心灵。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上阕这两句是说,春半时分,在南园林中踏青游春,风和日丽,时时听闻马儿的嘶鸣声。

“南园”言写作空间,“春半”言写作韶光,“踏青”交代了事宜。
可以说第一句是比较平正的。
“风和”,即风和日丽,言景象情形。
“闻马嘶”,一个“嘶”字,冲破了安谧的空间,实则因此声衬静,由于太安静了,以是能听到马儿嘶鸣的声音。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三四句是说,青青的梅子,长得如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却像眉毛一样平常秀灵。
春分之后,日间渐长,蝴蝶日日高飞。

两个比喻句,青梅如豆,柳叶如眉,便是对付“春半”景物的最好注脚。
“日长”,言春分之后,白天渐长,还是在说韶光。
“蝴蝶飞”,又因此动景与青梅、柳叶静景相互映衬,一“静”一“动”之间,就将“春半”的活气盎然写尽了。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下阕这三句是说,花儿之上,露珠很浓,春草浓密,如烟一样平常,不远处一户人家的帘幕正低垂。

上阕写景,下阕写人、写情。
人的身份就藏在“人家帘幕垂”的背后,估计是一位深闺女子。
她家门前,正是“花露重,草烟低”的最美时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末两句是说,荡罢秋千,有点怠倦,轻解罗衣,卧床安歇,陪伴她的只有画梁上归来的双燕。

庭院深深深几许?深闺女子内心是若何的呢?词人没有直说,而是用了一个“慵困”,即无精打采,让我们感想熏染女子的孤独与寂寥。
在加上“画堂双燕归”的“双燕”,比拟她孤身一人,一种春愁、春思的感情就迎面而来了。

整首词如同一幅绝美的画作,画中风和日,有青梅、有柳树、有蝴蝶、有双燕、有庭院、有秋千、有佳人……如在面前,惟妙惟肖。
春思藏于春景,春景中有春情,东风十里,最美时节,唯愿爱常相伴,共赏春光。

赏析来源公众年夜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