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冠肺炎,这位中医界老委员再“开方”!
》
“为什么要喝这苦苦的药呀,我们病了吗?”听着儿子懵懂的问话,看着文章点击量已打破10万,一边回答着家长们有关中医药的提问,一边想:“有必要给孩子们讲讲中医文化。”当把“借新冠肺炎疫情之机,给孩子们讲讲中医文化”的想法与曹洪欣委员沟通时,已通过中医药治愈首例新冠肺炎传染患者的曹洪欣非常高兴:“这是好事呀,有些小学早已开设了中医文化课,为孩子们遍及中医文化了。”
据理解,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迈,为修睦《本草大纲》带领弟子遍寻安徽、河南、湖北察访药材,历尽困难险阻仍不放弃的故事。那篇课文中写道:“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以是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这是《本草大纲》中的记载,也是官方教材中有关中医药的文章,更可以看作是我国小学生通过教材认识中医的第一篇文章。
“中医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对治疗疾病,阻击疫情发挥了主要浸染。据史籍记载,我国共发生555次较大规模的瘟疫盛行,是中医药一次次将中华民族从灾害中拯救出来。”曹洪欣认为,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悠久的历史文化精粹,该当让孩子们从小理解。对付如何回答孩子“为什么吃中药可以防治瘟疫”的乞助,他笑着说:“你可以见告他,中医药之以是能有效防治瘟疫,紧张是由于它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看重身体脏腑阴阳和气血的调和,能提高和增强人体自身免疫能力、抗病毒能力。自身强健了,病毒就不敢陵暴人啦。”
“给孩子们讲讲中医治瘟疫的历史吧,也便是见告孩子们中医为什么能防治瘟疫。”曹洪欣说,我国自古以来发生过几百次较大规模瘟疫,浩瀚文籍中都有中医防治瘟疫的详细记载,大疫的盛行也造就了一大批精彩的防治瘟疫的中医学家。如东汉期间瘟疫盛行高峰期,张仲景写就了《伤寒杂病论》,他在媒介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去世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他们200多人口的大家族,不到10年,因伤寒去世亡了140多人。正好他提出的六经辨证的临床运用,有效地防治了当时的疫病,保障了汉末期间我国人口的稳步增长。明代吴又可著写了《温疫论》,历史上明末清代瘟疫盛行超过任何期间,由于中医瘟疫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广泛运用,清代我国人口数量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长,至乾隆年间,打破2亿。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大盛行,天下约5亿人传染,去世亡人数4000万-5000万(约10%),而我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期间,没有发生大疫盛行和高去世亡率,离不开中医药的防治浸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盛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主要浸染,许多有效方法至今临床上还在广泛运用。“2003年,SARS疫情暴发,最初去世亡率15%旁边,中海内地SARS发病最严重,然而治疗效果最好,去世亡率远低于均匀去世亡率,得益于国家推进中医药防治浸染的发挥。”曹洪欣回顾道,当时,国家干系部门宣告了中医药治疗SARS的疗效上风后,WHO组织专家实地稽核,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对SARS的治疗浸染。2003年7月11日天下卫生组织发布的环球SARS疫情报告:中海内地报告病例数5327例,去世亡348例,去世亡率6.53%;美国卫生部门也认为,中国之以是能迅速有效地掌握SARS疫情,中医药发挥了相称主要的浸染。
“中医对疫病的认识,是通过人与自然季候变革的适应性与病毒、细菌陵犯人体后机体综合反响所表现的外在征象进行剖析,根据病邪侵入人体,导致脏腑经络功能非常、气血津液失落调的病变机理,综合判断而采纳相应的防治方法。”经由之前的铺垫,曹洪欣认为可以给孩子用专业措辞讲点中医知识。他说,以当前正在盛行的新冠肺炎为例,中医对具有盛行、传染特色的外感病,称之为瘟疫或疫病。无论病情处于什么阶段,中医看重综合自然界景象变革特点、人的身体状况与疫病的演化规律,“不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调动体内抗病能力与抗病毒、抗细菌相结合,有利于早期有效干预,从而达到及时有效防治的目的。
中医特殊重视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对付盛行性传染病的防治尤其重视景象和地理环境的成分。“著名中医蒲辅周师长西席在治疗乙脑时就考虑了地域、景象的特点:1955年石家庄市因自然景象偏热,所发之脑炎,属暑之偏于热者,故用仲景人参白虎之法而奏效特著;1956年北京市因自然景象偏多雨湿,所发之脑炎,偏于暑之湿者,故用石家庄的履历而不能见效,改用通阳利湿之法则疗效迅速提高。也便是说,同样得脑炎,由于所居住的地域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景象差异,所采纳的治疗方法也不同,这便是所谓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曹洪欣说,这样的案例在他的传授教化和行医中也常常被学生和患者理解为“中医真的好神奇”。“实在不是神奇,是身为中国人,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确实非常有必要给孩子们遍及一下中医文化。”中医在瘟疫盛行期间,为什么对确诊疫病病人、易动听群、或无明确病因而非常症状体征者均可有效防治呢?曹洪欣认为,中医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脏腑和调的理念和诊疗模式,也正是中医面对不明缘故原由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在明确致病病原体之前,根据季候景象变革、症状和体征等综合信息剖析而诊治病人,有效防控疫情的上风所在。
末了,曹洪欣强调,给孩子们遍及中医文化,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门医学来传播,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形成于春秋期间,成熟于汉代,并自唐朝传播外洋,它不仅佑护着中华子民的康健,也助益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对天下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曹洪欣: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原副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年夜夫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
来源:公民政协报教诲在线周刊
编辑: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