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苏东坡也非常爱狗,极力反对吃狗肉,“狗去世犹当埋,不忍食其肉,况可得而杀乎?”

01东坡的乌嘴

大家都以为东坡要终老海南,东坡本人也作此打算。
但是,世道又变了。
宋哲宗病亡,他的弟弟继位。
便是众所周知的宋徽宗。
继位不久,宋徽宗生了皇子,于是大赦天下,苏东坡也因此获益,改迁湖南永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得知东坡返回大陆,最高兴的是乌嘴。

乌嘴是什么品种?不得而知。
单就嘴巴黑、 “瓠肥”、体态如“虓虎”、会看家护院以及“迁合浦”(今广西)“过澄迈”(今海南),我们大胆预测,可能是中国原生松狮犬,这种狗已然有了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唐人宫乐图》的桌底就画着一只原生松狮犬。

被苏东坡点赞的那条狗究竟是什么狗

[唐]佚名《唐人宫乐图》

乌嘴是东坡的海南石友。
苏轼专门为它写了一首诗——

“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
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
戏为作此诗。

“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
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乌嘴”是一只大狗,多亏我做了它的主人。
我给它吃饱喝足,养得十分肥壮,保护它别被人煮了吃。

“昼驯识来宾,夜悍为门户。
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乌嘴会识人,很是聪明忠实,晚上帮东坡看家护院。

知道我可以北返中原,它像舞蹈一样摇起尾巴。

“跳跄趁童仆,吐舌喘汗雨。
长桥不肯蹑,径度清深浦。
泅水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它一起上高兴得上蹿下跳,追着童仆玩耍,过河的时候不肯走桥,刨水起伏得像鹅鸭,上岸了像小老虎一样精神。

“盗肉亦小疵,鞭棰当贳汝。

乌嘴喜好偷肉吃,但无伤大雅,鞭子会饶了你。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黄耳是晋人陆机的一条狗,很是忠实可靠,曾翻山越岭、跋涉千里之遥,来回为陆机通报家书。
东坡曾在杭州与朋友依依惜别时道:“遣黄耳,随君去。
”看来在古代,“黄耳”是类似现在手机、微信的存在。

乌嘴高兴。
东坡当然高兴。
东坡瞥见白鹭鸶,心思也随之飞行。
他看到海鸟消逝在海天一线,他看到黑发一样的青山,那里是大陆,是中原吧。

02东坡的中华田园犬

苏轼还有一条著名的“中华田园犬”,涌如今我们熟习的语文课文上。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左牵黄,右擎苍”。

“黄”是化用了张充出猎和上蔡黄犬的典故。
纨绔子弟张充,29岁了依然不务正业,整天“左手臂鹰,右手牵狗”的打猎行游。
某天在河边偶遇他父亲张绪,被呵斥“一身两役,无乃劳乎”,张充跪下回答:“人们都说三十而立,请许可我明年放下屠刀。
”从此他修身改节,博览群书,很快获取了美好的声名,末了官拜尚书仆射。

“上蔡黄犬”是说秦朝丞相李斯。
李斯在临刑前说:“我真想重新‘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
” 此后,便用来表现蒙冤受屈、感伤仕途险恶,东坡另有一句:“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看起来很是狂放不羁。
可是时年38岁的东坡却自称“老夫”,自嘲是受朝廷冷落的“下野”之人,一身两役,一事无成,以是他才会迫切地愿望早日“遣冯唐”,早日“西北望,射天狼”。

03宋画中的细犬、猧子

宋代,是一个全民养狗的时期,村落落里险些家家养狗。
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多人,就养了百余条狗。

不过宋人养狗,紧张还是“畜以警盗”、佃猎。
南宋画家李迪的《猎犬图》,画的便是一条细犬,一种中国本土的古老猎犬,尖嘴、细腰、清瘦。

书页左侧耿昭忠的题字称此图为《韩卢图》,可能是李迪所画的另一幅犬图。
所谓“韩卢”,最初来自战国时期韩国一条著名的玄色猎犬。

[南宋]李迪《猎犬图》

从宋代留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宋人爱狗,尤其是一些可爱的不雅观赏小犬,如宫廷狮子狗、西施犬、猧子等。

《萱花乳犬图》表现的是充满柔情蜜意和烂漫天真的场景,萱花丛中一群刚出生的小狗在油滑地游戏,一旁母犬慈祥地看着它们。
这幅画在2005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宋画·花鸟册》中收录,是较少被知道的南宋传世名画。

[南宋]佚名《萱花乳犬图》

和它相同题材的还有《萱草戏狗图》《秋庭乳犬图》《鸡冠乳犬图》,舞姿婀娜的彩蝶、红如胭脂的鸡冠花、玲珑剔透的湖石,三只小乳犬在母狗怜爱的目光注目下嬉戏玩耍。

[南宋]毛益《萱草戏狗图》

[南宋]佚名《秋庭乳犬图》

[南宋]佚名《鸡冠乳犬图》

古时将长毛小犬称为“猧子”,深得贵族妇女喜好,乃至还衍生出了一段有名的典故——“康猧乱局”。
唐玄宗和亲王下棋,在一察看犹豫看的贵妃深怕玄宗输了,心生一计,就让“猧子”跳上棋盘去搅乱,免除了帝王输给亲王这种会丢面子的局势。

关于这犬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类似于京巴的中国本土犬种,另一种说法是西域传入的拂林犬。

[北宋]苏汉臣《康国猧子图》

而《秋葵犬蝶图》是范例的宋代院体花鸟画,描述的是一只乳狗在花草山石中仰望空中的蝴蝶。

[南宋]佚名《秋葵犬蝶图》

04清帝的细犬、藏獒和慈禧的京巴

喜好佃猎的清帝们尤爱细犬,曾伺候过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画师郎世宁就留下了很多细犬画像。

中国细犬是中国古老的佃猎犬种,早在西汉中国细犬便经由丝绸之路由阿拉伯国家传到中国。
中国细犬经由多年变迁,分解出山东细犬、陕西细犬、河北细犬和蒙古细犬四个类型。

[清]郎世宁《竹荫西狑图》,康熙御犬

清代画家郎世宁曾创作了一组《十骏犬图》,画中描述了十条部落首领或地方官供献给天子的名犬。
最有趣的是,这些狗还有自己的名字:“霜花鹞”“睒星狼”“金翅猃”“苍水虬”“墨玉璃”“茹黄豹”“雪爪卢”“蓦空鹊”“斑锦彪”和“苍猊”。

人们认为除了“苍猊”是只藏獒外,其他九张全是细犬(但该说法未有科学证明,是否为中国细犬尚有争议)。

[清]郎世宁《十骏犬图》之“斑锦彪”

[清]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墨玉璃”

[清]郎世宁 《十骏犬图》之“金翅猃”,是一种长喙犬,为西藏犬。

[清]郎世宁《十骏犬图》之“苍猊”

事情狂雍正也喜好养狗解压。
他的狗一定要住在“下铺羊皮”的狗窝中,狗笼得是两开门的,吃的是羊肠鲜牛肉,还要装扮成瑞兽的样子容貌,穿上纺丝软里、内衬棉花的套头装。

100多年后,雍正的玄孙媳妇慈禧非常喜好京巴。
个中有一只全黑的京巴,名为“黑宝玉”,是慈禧太后最喜好的狗。
她特地叫人搜集了很多谈论若何选择狗种、若何分配饲料和若何演习小犬等各项专门技能的书,在空隙时阅读研究。

20集视频课程《我们的苏东坡》,将带你走遍12个苏东坡行迹之城,寻访80余处苏东坡到过的亭台楼阁,拜赏286篇苏东坡诗词文章字帖、347幅高清名画名帖,追踪苏东坡朋友圈里63名亲友同寅,讲述完全苏东坡人生故事,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课程原价109元,点击图片加入南周年会员可免费领取。

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