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演出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演出体系的代表,为天下三大演出体系之一。
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个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词语阐明

1、周遭:指面积。

2、驰骋:(骑马)奔驰。

六年级第23课京剧趣谈预习笔记品味国粹艺术的博大年夜精深

3、纳鞋底:在鞋底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

4、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5、虚拟: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

6、小生: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7、亮相:戏曲演员高下场时或演出舞蹈时由动的身体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出角色感情,加强戏剧气氛。

8、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
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严密。

9、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

10、戛然而止:形容溘然停滞。

二、近义词汇总

驰骋—奔驰 掌握—操控 突显—凸显

彻底—完备 尴尬—尴尬 风雨不透—密不通风

约定俗成—相沿成习

三、反义词汇总

光鲜—隐晦 虚拟—真实 紧张—松弛

显现—暗藏 继续—摈弃 不可开交—分崩离析

四、课文内容导读

(一)马鞭

1、第一部分“巧用马鞭”(第1自然段):写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缘故原由和利用马鞭的妙处。
“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利用排比的修辞手腕,把演员利用马鞭时的演出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2、第二部分“其他道具”(第2、3自然段):举例先容了实在的道具和虚拟的道具,表现了京剧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觉得可利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觉得可利用。
”过渡句,这句话总结上文,表明马鞭是实在的道具,引出下文对京剧中虚拟道具的先容。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赛过了'有'。
”j起事例,表明京剧演出中的针线是虚拟的,点明了虚拟道具的妙处。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备不必拿上舞台。
”起事例,举出《金玉奴》中的例子,写出了有些实在的道具表现夸年夜的特点。

(二)亮相

1、第一部分“静态亮相”(第1、2自然段)写静态亮相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眼睛睁得大大的”写出了不雅观众紧张的神态,从侧面写出了舞台上演员演出的打斗场面的激烈,衬托出演出的精彩,引人入胜,为下文写“静”做铺垫。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措辞描写,用小孩子和外宾的问话表现出了大多数不雅观众的心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问得有理,但这正好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过渡句。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便是这种情形。
”引用,解释有时候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有表现力,人们的感情已经与京剧演出中传达的情绪相融相通,突出了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2、第二部分“动态亮相”(第3自然段):写京剧中的动态亮相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两个反问句措辞风趣,暗含了对动态亮相的惊叹,也点出了其特点。

五、主题思想:这篇课文从道具和亮相两个方面讲述了我国京剧独占的艺术特色,赞赏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在继续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

六年级第22课《月光曲》预习条记,借助遐想和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预习条记,轻松玩转文言文

六年级第六单元《古诗三首》《青山不老》等条记及单元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