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陈独秀写在《西乡南洲游猎图》上的一首爱国诗。
西乡,即西乡兴盛(1827—1877),日本明治期间著名军事家、政治改革家,曾率领士族武士发动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为明治维新开辟了道路,从而首创了日本的新纪元。后领兵平定叛乱,兵败身负重伤,令部下砍下头颅,以悲壮之去世昭示天下。
1903年5月,陈独秀从日本留学回来,即于安庆图书馆举行爱国演说会,痛斥沙俄侵华。由他发动的安徽拒俄运动,犹如一声惊雷,震撼江淮大地。
本日是七一建党节,品读陈独秀的这首革命诗,正逢其时。
“勤王革命皆形迹,有逆吾心罔不鸣。”“勤王”,为王事尽力,也指出兵接济王朝。 “罔”,无,没有。首联是说,为王事尽力的革命者,大都遵照相似的人生轨迹,有违心的不平之事,都要进行叫嚣,抗争到底。这是写“革命者之志向”。
革命者人生志向与人生轨迹,大都相似,最坏不过捐躯而已。但是为了国家,为了公民,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才能不违背心愿,才能争取到民主自由。
“直尺不遗身后恨,枉寻徒屈自由身。”颔联是说,像尺子一样伸直,宁折不弯,才不会在身后留下遗恨,倘若委曲自己,就只会白白葬送人身自由。这是写“革命者之决心”。
堂堂七尺男儿,就该当不留遗恨,不自由,毋宁去世。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如果要捐躯自由,来换取苟活,还不如豁出身命拼一下,至少不留遗憾。
“驰驱甘入棘荆地,顾盼莫非羊豕群。”颈联是说,奋斗拼搏就要甘心披荆斩棘,左顾右盼无非是像猪羊一样卑微地活着。这是写“革命者之无畏”。
既然选择革命道路,就不症结怕碰着挫折与危险。革命者要有大无畏精神,勇往向前,争取末了的胜利。如果迟疑不雅观望,心中不定,就一定会失落败。以是,革命者是容不得两面派的,只有成功或失落败,没有中间路线。是去争取自由还是甘心当奴隶,是革命者与一样平常愚民的实质差异。
“男子立身唯一剑,不知事败与功成。”尾联是说,男儿要以宝剑一样的锋利和弗成一世的寒气作为立身之本,不在乎结果的成败得失落。这是写“革命者之本色”。
这两句是名句,很有一种气势贯穿个中,俨然便是一幅陈独秀的自画像。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感叹道:“诗标其人,仲甫(陈独秀)便是这样一匹不羁之马啊!
”在革命的道路上,只管勇往直前,至于成功与否就不必去计较。仗剑走天涯,不怕天下事,这才是男儿本色,才是革命者本色。
纵览全诗,气势如虹,热血沸腾,武断执着,年夜胆前行,充满大无畏精神,是为爱国诗中的名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