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北宋.苏轼
九旬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骚。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暮春。是时,东坡61岁,在惠州贬所宴饮州守詹范时,有感于仕途之变,便作下了这首词。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原文
注 释: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为双调小令。
⑵九旬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
⑶"三分"句:宋叶清臣《贺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⑷榆荚(yú jiá):榆树果实,早春时先于叶生,状似钱而小,暮春时飘落。此句指雨打榆荚零落。
北宋.苏轼《临江仙·惠州改前韵》意境图
⑸柳花球:柳絮染尘成球。此句指风吹絮球翻滚。
⑹使君:惠州知州詹范。
⑺合江楼:作者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⑻"水光"二句:形容山水之美。
译 文:
春天过去了,一贯忙劳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纵然还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怅也无法免去。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
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骚往事了。俏丽的歌女斜靠在合江楼边。水光清凉,山色俏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
与友友们共勉。欢迎友友们示正、点评。
共同学习,每天向上,抄书快乐!
抄书打卡第194天
每天向上1964
2023年12月23日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意境图
作者简介:
北宋文学家苏轼像
个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苏轼自幼奋厉有天下志,入仕之后,主见改革弊政。因不附和王安石的变法主见,先后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登基,旧党执政,升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因不同意完备废除新法,与执政者发生不合,自请出知杭州、颍州等地。新党再度执政,被远贬惠州、儋州。后遇赦北还,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生平,政治上极不得意,然而在文学艺术上,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全才作家"。在诗、词和散文方面,都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造诣。著作有诗、文、词集与《仇池条记》、《志林》等。
苏轼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