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词,意境博大、气势磅礴、景物明丽、富含哲理,表达了毛泽东的心途经程、伟岸人格和光辉思想。

“一唱雄鸡天下白”,国内外无数文学爱好者为之倾倒。

毛泽东《沁园春·雪》

现在问题来了,不认识汉字的外国人是如何读懂毛泽东的诗词的呢?

他是译毛泽东诗作第一人93岁获国际最高奖外国人靠他读懂毛诗

很明显,他们靠的便是翻译

毛泽东诗词翻译有一个说法——“北有许渊冲,南有赵甄陶”!

北许南赵,指的便是翻译毛泽东最厉害的两个翻译家。

而食堂开讲本日要讲的许渊冲是我国将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第一人,也是译毛泽东诗作第一人!

01、天下奇才

许渊冲,江西南昌人,1921年4月18日出生。

他出身于江西南昌一个书喷鼻香世家,他的母亲受过教诲,善于绘画。

良好的家庭教诲,授予了他爱好文学和追求美的天性。

许渊冲小小年纪,绘画、诗书,样样精通,是当时南昌一个远近有名的大才子。

许渊冲

许渊冲有个表叔叫熊式一,是著名的翻译家。

1933年,熊式一将中国传统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
很快,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他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接见,全球震荡。

1934年,熊式一亲自导演,把《王宝川》搬上舞台,连演三年九百多场,纽约百老汇上演,美国剧坛也为之轰动。

许渊冲当时英语并不好,也是班上排名倒数的英语学渣。

可他在熊式一的影响下,对英语以及翻译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他开始刻苦学习英语,英语成绩突飞年夜进!

于是,一个推动中国文学走向天下的神话就此埋下了一颗种子。

此时的许渊冲,绝对没有想到日后自己将打造一个中国翻译界“最炽烈的奇迹”!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以第七名的成绩考进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许渊冲的恩师叫钱钟书,他最好的朋友是杨振宁!

西南联大仿制校门

而所谓西南联合大学,是一所联合大学。

1937年11月1日,受抗日战役影响,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北方最有名的学府联合南下,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

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有名校友有诺贝尔奖得到者杨振宁、李政道,有两弹一星功绩,赵九章、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等。

基本上,我们能知道的当时中国的科学家、文学家,不是西南联大的老师,便是西南联大的学生。

在西南联大学生中有“五大才子”,分别是:朱光亚,杨振宁,王传纶,王希季,许渊冲。

有“湖北朱、安徽杨,外加许二王,理工文法五堵墙”之称。

这个文指的便是许渊冲。

左起朱光亚、许渊冲、杨振宁、王传纶、王希季

02、小试牛刀

1939年,许渊冲在读大一的时候,翻译了自己第一部作品。

他翻译的是一首诗——《别丧失落》。

作者梁思成的夫人、徐志摩的女神、著名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在诗中写道: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漫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许渊冲是这么翻译的:

The moon is still too bright;Beyong the hills the lamp sheds the same light,The sky besprinkled with star upon star,But 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

这翻译一出,技惊四座,中国翻译界为之沸腾,一个天才,异军突起。

1941年,陈纳德上校率领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来到昆明声援中国抗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飞虎队。

许渊冲报名服役,为飞虎队担当翻译。

陈纳德

在欢迎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翻译不知道该如何翻译“三民主义”一词。

主持人黄仁霖,亲自上阵,把该词勉强译为:

nationality, people's sovereignty, people's livelihood。

结果在场美国大兵没一个能听懂。

许渊冲当即站起来翻译道: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

民有,民治、民享是美国总统林肯的名言,而孙中山师长西席的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

许渊冲用这样的办法,化解了中美双方互换第一次在外语口译中展露头角,传为译林佳话。

1948年,他到巴黎大学留学,得以精通法语,深入研究法国文学。

期间留法学生组团去罗马,受到教皇接见,学生中只有他懂得意大利语,于是由他代表留学生讲话,可见他在措辞方面的成绩之深。

1951年,许渊冲毅然决然放弃国外优胜的生活,与数学家吴文俊、画家吴冠中等一起返国后,参与新中国培植,他被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任教。

03、诗译英法唯一人

1956年,许渊冲开始开始出版译作。

中国自近代以来呈现了很多翻译家,提出了很多翻译理论。

比如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鲁迅提出的中国文学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

钱钟书提出“化境”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朱光潜提出的有诗论——“从心所欲,不逾矩”是统统艺术的成熟境界);

郭沫若提出的“再创论”——“好的翻译即是创作,乃至超过创作”;

傅雷提出的“神似说”——“翻译应该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叶君健提出的“竞争说”——“要把只管即便多的天下文学名著变成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这里要展开竞赛”。

许渊冲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三美”“三化”——意美、音美、形美;深化、浅化、等化。

许渊冲有很多将外国文学家翻译成汉字的经典之作,但他最厉害的是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和法文!

他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翻译本来就不随意马虎,比较之下,诗歌讲究格律音韵,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翻译者要将诗词佳句,转化为文化秘闻完备不同的英文或者法文,还要做到对仗工致,意达情达。

唐诗宋词博大精湛,理解已属不易,况且要译成外文,其难度可想而知,不是大师压根就不敢碰。

但许渊冲选择迎难而上。

他先后出版汉译法作品《唐宋词选一百首》,《中国古诗词三百首》。

汉译英著作品紧张有《西厢记》、《诗经》、《宋词三百首》、《楚辞》、《中国古诗词六百首》、《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元明清诗一百五十首》、《唐诗三百首》、《新编千家诗》等作品。

他的30首译诗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

在这些翻译中,许渊冲神作不断。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这样两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有些人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心在远方,地上就没有车马繁盛热闹繁荣的声音。

而许渊冲认为,是因心远,才有地偏,

以是他这样翻译:

Secluded heart creates secluded place(僻静的心,创造了僻静的地方)

柳宗元的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许渊冲翻译成: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许渊冲

杜甫的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曾被著名墨客余光中看做无法翻译的诗句。

许渊冲翻译成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hour.

其对仗之工,其意境之美,将诗词里面的韵味全部翻译出来了,切实其实神乎其神,所有专业翻译家自叹不如。

最绝的是,他还曾翻译中国古代戏曲。

《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等经典戏曲都是由他翻译的。

个中尤以《西厢记》的翻译最为神妙。

《西厢记》,被金圣叹称为“天地妙文”的奇书,包罗了中国式戏剧的所有特点:铺垫、曲笔、借代、隐喻。

整部《西厢记》险些每一句都让翻译家发愁。

比如,张生初见莺莺,说了一句——

“蓦然见五百年风骚业冤!

这句很难翻译,什么是“业冤”,什么是“风骚”?

怎么翻译都让外国人蒙圈。

而许渊冲是这么翻译的,

Who is there if not the beauty who has sown love seed in my heart for five hundred long years!
(那不是她么,五百年前在我心中播下爱情种子的美人!

再比如,《西厢记》中张生描述莺莺容貌:

“下面是翠裙鸳绣金莲小,上边是红袖鸾销玉笋长。

“金莲”和“玉笋”,根本无法直译,再怎么直译,都会丧失落本身的韵味。

许渊冲却突发奇想,将lily-like(百合花般的)翻译“金莲”,用 taper(逐渐尖细的)翻译“玉笋”,这样以韵文译韵文,以特色对特色,惊艳众人。

许渊冲尽最大可能保留中国诗歌的音韵美,采取了外国人能看得懂的表达办法,让外国人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

他翻译的古诗词,既要工致押韵,又要境界全出,古典诗词有的比喻、借代、拟人、对仗等修辞手腕,在他译后的英法韵文中也有。

这切实其实令人拍桌赞叹。

他的老同学杨振宁说:

“你险些每天一个灵感,我多年才有一个。

“他特殊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
从实质上说,这险些是一件不可能做好的事,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

04、译毛泽东诗作第一人

1958年,许渊冲开始将《毛泽东诗词》翻译成英文和法文,他成为“译毛泽东诗作第一人”。

毛泽东诗词不好翻译,毛泽东的诗词寓情于景,富有哲理,直抒胸臆。

可翻译起来,每每词不达意,失落去了应有的特色。

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

首先,毛泽东诗词充满浪漫色彩,喜好用数字,“一”涌现了29次之多,“万”涌现了25次,这个很难用英文准确的翻译个中代表的深意。

但是许渊冲有招。

比如,《七律·长征》——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笑后尽开颜”,

许渊冲翻译为

“Glad to see the ming Redge Snow-clad for miles and miles”。

比如《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许渊冲翻译为:

“sky-scraping trees Exlend a thou-sandq lis And fly up to the towering southern peak”。

其次,毛泽东诗词极具音韵美。

比如《清平乐·蒋桂战役》——

“风云突变,军阀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四句都押韵,朗朗上口,美不胜收。

许渊冲就翻译为:

“A sudden burst of wind and rain Tte warlovds fight again sowing on earth but grief and pain They dream of reigning but rain”

再次,毛泽东善用修辞手腕。

比如《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就用了极不好翻译的拟人手腕,

许渊冲翻译为

“A bove the earth across the blue Monster Kun in white Youhave feasted your eye on the world fairest view”

再比如《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里用了借喻手腕,怎么翻译都显得很突兀。

许渊冲译为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

在英文中,“face the powder”意为“面对硝烟”,“powder the face”则意为“涂脂抹粉”,如此隧道表达的翻译,妙手拈来,豪迈勇健的中国巾帼形象便跃然纸上,令人拍桌赞叹。

最难翻译的是毛泽东诗词最大特色便是气势恢宏,睥睨天下。

比如《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句极难翻译,但许渊冲翻译为:

“Our motherland so rich in bu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vie to pay their duty。

一句“vie to pay their duty”,写出了中国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风骨,切实其实是神来之笔。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许渊冲的恩师钱钟书曾用八个字夸奖许渊冲翻译的《毛泽东诗词》——

灵巧自若,令人惊奇。

正是由于有了许渊冲,外国朋侪才领略了毛泽东诗词的风采。

正是由于有了许渊冲,毛泽东诗词走向了天下,征服了天下!

05、这个老头有点狂

许渊冲的翻译才华征服所有人,他取得的造诣令所有专业人士所钦佩。

1999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人文学院的10位教授,联合提名许渊冲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一位评委、法国女墨客Vallquist给许渊冲回了信,称许渊冲的翻译作品是——

“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

许渊冲复书说:

“诺贝尔奖一年一个,唐诗宋词流传千年。

这话相称的狂。

许渊冲既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到自满,同时也为自己翻译作品感到自傲!

与唐诗宋词比较,诺贝尔奖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是,他的狂却狂得让人信服。

2000年,诺贝尔奖评委会还成立了一个5人小组,专门研究有关他的报告材料,并希望这些单位连续推举,由于报告材料始终有效。

只要许渊冲乐意,或许诺贝尔奖也是手到擒来。

但,许渊冲对此毫无颠簸,他只是爱翻译而已。

2007年,86的许渊冲被诊断出直肠癌,年夜夫说他最多只能活七年。

许渊冲无比豁达,无比坦然,轻描淡写地说道 :

“反正我就不管你,我喜好什么就做什么。

然后,他连续从事自己的翻译事情,期间,许渊冲获奖无数。

2010年,许渊冲得到“中国翻译文化终生造诣奖”

该奖于2006年设立,是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大声誉奖项,是每个中国翻译家最梦寐以求的大奖。

截至目前统共有26人荣获此殊荣,个中不乏季羡林、杨宪益这样的国学泰斗!

许渊冲获奖图片

7年过去了,这个被年夜夫下了去世亡令的老人不仅活的好好的,而且还得到国际大奖。

2014年,93岁的许渊冲得到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精彩文学翻译奖。

该奖于1999年设立,每三年评比一次,每次付与一人,截止目前仅付与7人。

许渊冲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然而,这种为国争光之举,国人险些一无所知。

直到2017年,96岁的许渊冲参加央视节目《朗读者》,他才第一次走进国人的视野。

当时主持人董卿在节目中,曾经这样评价许渊冲:

"由于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遇见了于连,遇见了李尔王;也由于他,西方天下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崔莺莺、杜丽娘。

董卿乃至作出了一个“下跪”动作,以示对他的尊重。

而他登场后,给董卿递出了一张名片:

“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渊冲是很狂,他这一辈子只做了翻译这一件事——“生平译作两百部”!

可他将中国古典诗词曲推向天下,他破开了中国古典走向天下的大门,真正实现了翻译中的文明互通,架起了一座中外措辞之桥。

他让外国朋侪领略了中华诗词的美,他让中国美成为天下美!

他帮助了中国人树立强大的文化自傲。

目前,许老还健在,他已经100岁了,可他仍旧制订了“每天翻译1000字”的事情操持,他还有一个目标,要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的目标。

他说:“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许渊冲

这个老人是狂,但他有狂的成本!

他狂到了天下,狂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唯愿,许老连续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