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饭的菜粤语叫做什么?
最近看到阳春一中一位老师的回顾,她说:
2005年初,我到阳春一中,范校长陪我们的老师用饭,做事员端来了“豆豉炒河鱼仔”,他先容说,这个是“送粥”的。我很迷惑:“送粥”是什么意思?于是问:“范校,这道菜要怎么吃?”答:“送粥的。”我顿了顿,提着筷子,悬在空中,还是不明白,又问:“‘送粥’是什么意思?”他表情有点愕然,不过很快就嘴角上扬,微微笑,看着我们。我也直勾勾地看着他,这下尴尬了。他急忙一边比划,一边说:“‘送粥’,便是将这个菜放在粥上,和粥一起吃下去。”估计这位老师是北方人,不懂粤语,不知道下饭菜粤语叫做“送”。以是才闹出这样的误会。
《百度百科》阐明:餸
1,送去饭食。
2、下饭。
3、旧时丧礼之一
餸(粤语常用词),是下饭的菜。
粤语中,饭桌上的菜不叫菜,叫“餸”。
下饭,粤语里叫送饭。以是把下饭的那些菜都叫做餸,如果粤语里说买菜,有可能只是指买蔬菜,如果肉和菜都买,叫做买餸。
粤语方言中的“餸”指的是菜肴,也泛指蔬菜、肉类等;而“菜”则一样平常专指蔬菜。
餸——sung3。菜肴、肉食。来源:本作“送”,意为“送饭(下饭)的菜”。或是“飧”。
今晚食咩餸啊——今晚吃什么菜(指荤菜)。
有人认为“餸”的本字是“送”(由于菜肴是用来“送”饭吃的),用多了就索性加上“食”字旁,变成了专用字。实在是误解。
这个“餸”字来源甚古,并不是广东人现在独创的。只是粤语继续了古汉语而已。
早在《易经》里面就有“鼎折覆餸”句,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害。出自《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餸,其形渥,凶。”意思是:鼎的足折断了,鼎被毁坏了,里面烹饪的食品被颠翻,其鼎中的食品倒出来沾污了鼎的全身,这样就很凶险。
2,筷子,筷著
粤语保留许多古汉语。如:筷子粤语叫筷箸。粤语讲:”食饭挟餸”"一啖饭,一箸餸",”食头箸餸 饮头啖汤”,这个"啖和箸",本是古汉语。
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箸历史已有3000多年。《说文解字》之“竹”部,“箸”字被阐明为:“饭攲也。”正是用以手持而就餐之物。“竹”部上其他的记载,创造仅有“箸”而无“筷”,便知“筷”字乃是后起用字,“箸”字方是唯一本源。
筷子,先秦期间称为“挟”,商纣期间称为“箸”,隋唐期间称为“箸”或“筯”,宋元明清皆称“箸”。其间从明代开始,由于“箸”与“住”谐音,故改“箸”为“快儿”。粤语到现在还保留筷子叫筷箸。
箸怎么变成筷呢?这是忌讳。“住”与“箸”谐音,船民和渔民特殊忌讳“箸”,他们最怕船“住”,船愣住了,行船者也就没买卖,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辅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
虽然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但清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筷”字。《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粤语一贯保持叫箸。后来又把筷和箸合起来,叫做"筷箸"。
3,饮酒,用饭。饮茶,食烟。
粤语说饮茶吃烟不是不合逻辑而是更古雅
一位在广东打工的外省朋友见广东人在吸烟,他说:吸烟广东人为什么叫吃烟?吸烟粤语讲吃烟,喝茶粤语讲饮茶。这是不合逻辑。
饮茶食烟是粤语保留大量的古汉语,当代i汉语讲喝,古汉语讲饮,比如:
苏轼:“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拍浮》:“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喝茶粤语也讲饮茶,饮茶比喝茶更古雅,古代关于饮茶的诗句很多,如: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师长西席》:“饮茶粤海未能忘,”
宋代 谢谔《劝农》:“闲非闲是都休管,渴饮清泉困饮茶。”
宋墨客徐玑的《赠徐照》: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
宋代 喻良能的《九日无酒仍不见菊唯岩桂一瓶伴此岑寂》:
“白衣不至酒难赊,兀坐晴窗独饮茶”。
饮酒讲饮酒的诗句也不少: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君不见》唐 · 李白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君不见》唐 · 李白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写怀》宋 · 岳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时催。”《凉州词二首·其一》唐 · 王翰
以是,粤语讲吃烟并不是不合逻辑,而是更古雅的说法。
当代汉语讲吸烟吸烟,古汉语讲吃和食。
日常例子如:
食餸、食野、好好食。普通话不是用“食”,是用“吃”。
粤语保留了“吃”字的多种用法,实在,饮酒古代讲吃酒,饮茶也讲吃茶。
“吃”在古代有写作“喫”,即是喝的意思(日语中现在依然有“吃茶店”这个词)。“你也须认得洒家!
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未曾少了你酒钱!
”酒保道:“官人息怒。小人怎敢教人呜咽,打搅官人吃酒?
“吃还有“吸”的意思,粤语吃烟便是吸烟和吸烟。
“吃”还同“龁”字,“吃”还可以用来指吃东西,如古布告录“越王之穷,至于龁山草”,
由于方言中,凡是东西进嘴里的,都叫“吃”,
比如说喝茶,方言说“吃茶”。
食烟是吸烟的意思。“食”是“吃”的意思,而“食烟”则是吸烟、吸烟的意思。
食”的本义从上述剖析来看,该当是表示“吃”。《诗经》中就有记载,《魏风·硕鼠》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食”即吃的意思。
吃一样平常是口头用语,即人们日常对话利用的,如平常我们所说的用饭、吃鱼等等,这个吃利用范围颇广,凡是能塞入嘴中的都能说“吃”,比如说吃茶、吃烟,这里就有“喝”、“吸”的意思,
而“食”是书面用语,用于正式行文的表达。如:言而不信、食古不化等,“食”还有一种意思,在广东,我们用饭一样平常叫“食饭”,但是在普通话里就只叫“用饭”,不一样的!
喝茶粤语也讲饮茶,饮茶比喝茶更古雅,
古诗词里多用饮茶,如:《劝农》宋代 谢谔“闲非闲是都休管,渴饮清泉困饮茶。”
宋墨客徐玑的《赠徐照》“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
宋代 喻良能 的《九日无酒仍不见菊唯岩桂一瓶伴此岑寂》“白衣不至酒难赊,兀坐晴窗独饮茶。”
《将进酒·君不见》唐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君不见》
唐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满江红·写怀》宋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时催。”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师长西席“饮茶粤海未能忘,”
以是,粤语讲吃烟饮茶并不是不合逻辑,而是更古雅的说法。(文/聂巨平)
敬告粉丝网友
本栏目开始叫《老聂粤文化粤语探源》,后来曾改为大湾区粤文化四邑语探源,广府话探源。网友以为还是改回《老聂粤文化粤语探源》较好。听取网友的见地,从本日起改回《老聂粤文化》粤语探源。希望网友一如既往支持。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