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屋子,除了大机关与大商店的,差不多都因此竹篾为墙,上敷泥土……”或许你不知道,这是老舍的长篇回顾文章《八方风雨》,记叙了他在重庆八年抗战中的生活。昨晚(14日),渝中区“母城文化行舟”——《致敬仰庆》活动走进上清寺街道嘉西村落,诗歌爱好者通过朗诵老舍、茅盾等现当代大师写于重庆或写给重庆有关的诗歌、散文致敬仰庆。
音乐诗《心中的旗》
社区居民陶醉个中
昨晚,上游新闻·重庆慢新闻看到,在嘉西村落达不雅观亭围满了不少重庆文化名人和社区老百姓,包括著名墨客李钢、重庆漫画家游江等。
“我们重庆有很多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在渝中区,中国现当代很多精良的作家、墨客都曾在重庆居住,写下了不少至今传唱不衰的作品。”主理方干系卖力人见告上游新闻·重庆慢新闻,这是“母城文化行舟”第一次走进社区,向社区老百姓分享这些和重庆有关的作品,讲好“发生在重庆的中国故事”。
朗读《大师笔下的重庆》
墨客李钢
活动现场,据主持人先容,活动所在的嘉西村落达不雅观亭,便是鲜英当年的宅邸“特园”所在地,抗战期间更成为著名的“民主之家”。1945年,重庆会谈期间,毛泽东曾多次来到这里,与沈钧儒、鲜英等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共商国是。而著名的《沁园春·雪》便是那时候在重庆媒体上揭橥的。
朗读《沁园春·雪》
现场,一群诗歌爱好者朗诵了大师与重庆有关的作品,比如老舍的《八方风雨》、郭沫若《屈原·雷电颂》、茅盾的《风景谈》等。
据先容,抗战期间,中国最精良的作家、学者、教诲家和文化人士,险些都来过和定居于重庆,留下了大量而宝贵的代表性作品。郭沫若的《屈原》《虎符》,茅盾的《风景谈》《白杨礼赞》,艾青的《火把》《旷野》,冰心的《关于女性》,老舍的《四世同堂》第一二部,巴金的《寒夜》等。
舞蹈《花开了》
诗朗诵《阅读祖国》
此外,诗歌爱好者们还朗诵了傅天琳、李钢、段晴等墨客的诗歌。“重庆把我变成了不归不乐的游子。 从此,我的心住进山城……”这是游江朗诵的《我把自己站成一棵树》,诗歌里表达的是重庆随处可见的黄葛树,游江说,这种黄葛树代表重庆人的精神。
真情告白《我把自己站成一棵树》
据悉,这次“母城文化行舟”——《致敬仰庆》活动朗诵作品均为原创,10%是现当代文化年夜师写于重庆的,90%是近期写于重庆或写给重庆的。活动分为《赤色基因》《传统血脉》《国际视野》和《时期情怀》四个乐章,深度挖掘重庆历史文化脉络,以诗歌唱读会的形式谱写山水之城的赞歌。
外国留学生的互动歌舞《丝路手牵手》
责编 谭旭 审校 夏祥洲 总值班 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