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 到韶山》原文: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宅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捐躯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各处英雄下夕烟。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想熏染。
通过对韶山公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公民公社社员通过激情亲切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述,赞赏了革命公民艰巨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公民战天斗地的风貌,光鲜地表示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二)《七律·登庐山》原文: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天下,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种田。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毛泽东登上庐山,立足峰巅,纵目远眺,江山胜览,尽收眼底。
置身雄伟高耸、满目苍翠的庐山,面对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墨客心中涌动着对社会主义培植奇迹的豪迈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讴歌奋发的诗篇。

敬录毛泽东诗词八草书共五首。为有捐躯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诗中的九派是指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穷究。
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三)1954年,毛泽东主席来到杭州,居住在本日的“西湖庄园”,主持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又叫“五四宪法”)的起草事情。
期间,主席登了杭州附近名山,留下了三首诗。
分别是《七绝·五云山》、《五律·三上北高峰》、《七绝·莫干山》。

《七绝·五云山》原文: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五云山,是西湖群山中的第三座大山,海拔三百多米。
听说因有五色云彩盘旋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

通过详细地描写墨客游览五云山的感想熏染,意在表现墨客心中美好闲适的情调。
而这份情调是来源于当时我国的大好形势,同时个中也暗藏了毛主席登山,融化身心于自然之中,暂逃尘世之外的欣喜。

(四)《五律·三上北高峰》原文: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

北高峰,在杭州灵隐寺后,与南高峰相对峙,为西湖群山之一。
在北高峰附近有飞凤亭、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等名胜。

(五)《七绝·莫干山》原文: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顾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莫干山位于杭州附近的德清县,是中国四大清凉名山之一,景致奇丽。
诗里的“七人房”,是指斯大林送给毛泽东主席的汽车,可以坐七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