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许多美女
(潇湘八景图)
八景来历:北宋年间,一个叫宋迪的画家,在湖南集春夏秋冬之节,晨午昏夜之时,画了八幅极故意境的风景画,被定名为“潇湘八景”,红极一时。从此全国各地竞相效仿,冒出了各处的古八景。
(图为天全州志八景手绘图)
雅安除了石棉和宝兴外,均有八景。天全古八景为:龙头春日、禁关瀑布、黄鹤夜渡、慈朗晓钟、云顶虬松、白崖圣灯、玉垒雪山、碉门夜月。还有沙坪凤竹、落溪晚渡。单看名字就以为诗意盎然。
玉垒晴雪
(玉垒晴雪手绘图)
玉垒山,便是本日的文笔山。根据天全州志先容,玉垒山的冬天雪景特殊美。顶上有白石数片,皎洁如雪,晴光照耀,晶莹夺目。每到冬天,隆冬积雪下,更觉银色残酷。就连高土司高文林也诗中赞颂到:“玉垒山高并岳崧,年年寒江雪花封。等闲日上扶桑树,光映西南第几峰。”
玉垒山上到底有没有那些洁白如雪的白石,已经无从而知。我们能够知道的是,作为天全县城最近的一个可以爬山看日出的山头,玉垒山给人们呈现的冬日雪景是非常美好而轻松的。
听说,当年宋代的大文豪苏洵父子曾专门来此山上,游览下面秀美险奇的\"大众龙尾峡谷\公众风光。乾隆初年一姓李的大学士,为天整年夜兴文学之风,在不远处建一塔于山顶,远不雅观如一笔倒坚,称文笔塔。后玉垒山逐渐改名为文笔山。
如今文笔山,被建筑文笔山公园,顺着大道前行500米,脚踏水泥砌成的阶梯,在随山势而迂回的幽幽小径中前行,山间竹木葱翠茂盛,林中小鸟与潺潺溪水和鸣,仿佛置出生外桃源。站在在文笔山半山腰上的\"大众望远亭\公众,可觉得天全河烟波淼淼,县城全貌尽收眼底。
慈朗晓钟
(慈朗晓钟手绘图)
在这几大古景中,慈朗晓钟尤为特殊,是一个以声音著称的风景。根据书上描述,在城北三公里处,有一个座山叫大鹏山,山顶上有座寺庙,叫慈朗寺。慈朗寺的钟声,每天清晨六时寺僧就会敲响,而且传得非常远,就连梅子坡都可以听到。乡里人还可凭借钟声来判断晴雨景象。
(慈朗寺,未改建前)
提及来很是神奇,但这也绝非只是传说。后人研究,这与物理上的气压有关。景象晴朗时候,空气中气压就低,敲起钟来,空气振动快,钟声因而清脆,自然就传得远;而如果天要下雨,空气中水蒸气增多,气压就高,空气振动慢,钟声沉闷,自然就不能传远。以是村落夫才可以根据钟声,判断出晴雨。
自宋代大鹏山建寺以来,慈朗寺已走过千年,有过千年喷鼻香火壮盛的历史。在天全高氏土司中,高国英、高敬让、高凤都曾先后修过慈朗寺。如今,大鹏山慈朗寺依然是天全当地人登高祈福的地方。每到特定节日,慈朗寺喷鼻香火不绝、游人如织。
碉门夜月
(碉门夜月手绘图)
《天全州志》:“悬空、大冈二山之峡中,每良夜星月交辉,波光掩映,晶莹数星。”
碉门月夜所在的位置,该当是天全人最熟习的。人们出城进城,放工闲步,举头都可以看到这处风景。到了有玉轮的晚上,只见玉轮升于落溪山和大冈山之间,月光照亮了中间的天全河,波光粼粼,极富诗意。
关于碉门和进门关的名称来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做了这样的阐明:“天全城西番外,和水凿山成峡,南为悬空山,北为大冈山。对峙如门,中通大道,昔为汉番商路,曾筑碉守卫,故曰碉门。稽番夷出入,禁茶马私贾,故曰禁门。”
古人对碉门的非凡气质还是首肯的,仅以“碉门夜月”为题的诗,《天全州志》就收录多少,个中一首抑扬抑扬,甚是真切:“三更鼓角人归里,一笛江城客倚楼;回顾落溪山下路, 渔灯无数水东流。”(邱映梧)清光绪时任天全州官陈距曾对碉门风光称颂道。
如今的碉门夜月,还多了三桥风景。最开始人们紧张通过渡船的办法度过对岸,于是衍生出了“落溪晚渡”的美景。后来有了铁索桥联通南岸。再后来,建筑了老禁门关大桥,上世纪80年代,又修一桥。随着时期的发展,以前的桥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须要,2009年天全又争取项目再修一桥。三虹卧波,夜月朗照,形成了禁门独特的景致。
由于古八景多模拟意境,因此有些不免臆想不实之景,也有些实景已不在,或因景象缘故,难以涌现。
龙 头 春 日
(龙头春日手绘图)
天全的龙头山,如龙首翘望城中,为州城之枕山。春日草木发荣,朝霞夕映,气候峥嵘,如飞舞之状。
禁 关 瀑 布
(禁门瀑布手绘图)
大冈山附近,山嘴从岩畔飞流一派,散为珠帘,四季不竭。
云顶虬松
(云顶虬松手绘图)
城北五里,山上多古松参天,苍翠环抱。云覆其顶上,层层掩映,望之郁然。
落溪晚渡
(落溪晚渡手绘图)
州南里许,过渡即沙坝村落。每当日暮入城回村落,争渡喧声,与渔唱樵歌相杂,不减鱼梁之景,前人题咏甚多。
沙坪凤竹
(沙坪凤竹手绘图)
州西关外八里许沙坪村落,古多凤竹,不雅观之不羡渭千亩。
如果你有熟习的风景,有可以分享的老照片或画作,欢迎来稿。让我们一起完善诗意横生的天全古八景。
品味雅安
本期编辑:林恢
图片来源:刘祯祥
图片部分来源:天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