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略来说,这是一种目标特定、任务分外、高度特化的武器装备,也正由于如此,在全体第二次天下大战中,除了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就没派上过用场,可谓性价比极低的典范。
实在古斯塔夫重炮与日俄战役日军拿来攻击203高地的重炮、第一次天下大战中德军拿来攻击凡尔登要塞的重炮一样都属于重型攻城炮/要塞炮范畴。这种火炮的紧张作战任务高度单一,一样平常配备高爆弹头或全口径穿甲爆破弹头用于攻击防御方的永备强固工事,尤其是高度筑垒化的要塞或者野战筑城体系——实在这种火炮也可以用来攻击人口聚居区(德军一度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这种想法在第一次天下大战前期总体战的绞肉机还未全速运转起来的时候难免不免过于猖獗,到了后期则完备是由于性价比太低(火炮开火与炮弹的用度都很高,你居然只想拿它去炸老百姓)才没有履行。
间战期德军设计古斯塔夫巨炮的缘故,实在目标非常明确,紧张有两个利用目标,一是比利时的埃本-埃玛要塞,二是法军的马奇诺防线。个中按照黄色方案的哀求,反而是用于埃本-埃马要塞的概率还轻微大点,毕竟德国陆军在1939年初步确定的主攻方向还是沿着史里芬操持的老路从比利时与荷兰突击,战线向左回旋。只管古斯塔夫巨炮理论上可以摧毁马奇诺防线的要塞支撑点,确保突击部队打破要塞间火制地带,但是其打破效率必将大受影响,对付德军来说依然是不可接管的结果。
至于后来德军选择了曼施泰因的镰割方案,改为穿过阿登森林从色当缺口打破,强渡默兹河后战线右旋,对德军的进攻速率哀求更高(以至于落实到实战中德军的坦克部队与后续的炮兵增援梯队进攻完备脱节,全靠斯图卡在搞对地火力增援),须要依赖铁路运动,机动速率极其缓慢,支配后几天才能打出来一炮古斯塔夫巨炮就更没有用处了——这货在哪儿涌现即是见告人家“这里便是我的主攻方向”嘞,那还有个毛线的战役溘然性。
▲开篇那张图的正面照
古斯塔夫巨炮唯一用上的地方便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肃清克里木半岛翼侧威胁的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此役按照曼不群的说法是完备不存在侧翼迂回穿插攻击这一说,便是刚毅刚烈面,啃下来塞瓦斯托波尔的几个固定的永备要塞工事,就能动摇苏军滨海集团军的全体防御体系。因此这时候德军才把古斯塔夫巨炮拉了出来,反正就那么多目标,逐步啃呗。
▲1942年那次战绩
这也是这种火炮唯一一次有用武之地的场景,后来的战役节奏越来越快,基于绵亘战线的装甲攻防成为紧张的作战样式,再也没有古斯塔夫火炮发挥浸染的机会了。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大众年夜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