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堆栈,在一个东风宜人的夜晚,万家灯火逐渐熄灭,静夜来临之际,溘然,一个洪亮的笛声传来,李白听到了,堆栈的人听到了,彷佛全体洛阳的人都听到了。于是,作为游子的李白,倚窗而立,悄悄听着这首动听的古笛曲,情不自禁的吟咏出了下面这首著名的七绝。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宅情!
李白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来写,表现了李白听到笛声后的真切感想熏染,读来令人冲动。诗的第一句便给人奇峰突起之感,“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用的极妙。这个笛声从何而来?由谁演奏?作者全都不解释,只是听到笛声,听到这样动听的曲子,统统便都足够了。
接着,以极其夸年夜的手腕,写这首曲子打动了洛阳城中万万千万的听众,“散入东风满洛城”,作者自己听到了,深受冲动,就遐想起全体洛阳的人,或许也都听到了吧!
由于这笛声借着东风,在夜深人静之时,一定是能够飞过层层屋宇,传到有心人耳中的。
李白悄悄听了一会,才听出这首曲子,正是那动听动情的《折杨柳》古曲,以是才在第三句中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古人离去,折柳相送,杨柳依依,正是不舍之情。
但是李白这里,却用词奥妙,折柳二字,大有双关之意,不仅是听到了这首《折杨柳》古曲,而且是表现了一种离去的感情,一种离去的习俗,以是才会激起人们内心的激荡和共鸣,才会有末了“何人不起故宅情”的感慨。这看似是在说别人,实在正是说李白自己啊!
思乡,一贯是人类最为美好的感情之一,我们从小终年夜的地方,无论这个地方是繁华盛世,还是掉队小村落,都一定是最令人难忘的地方,尤其是身在远方的游子,思乡之情,浓重醇厚。李白这首诗,虽然写的事情是深夜听到笛曲,但是所写的意境,却早已不仅是音乐,而是那种浓重的思乡之情,那种夜深人静之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才是诗中最为动听的地方。清代的周珽(tǐng)曾经评价这首诗说,“意远字精,炉锤巧自天然”,此言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