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韵君通过电脑技能,统计得李白诗中常用典故十则。
从李白的用典偏好,或也略可反响李白的个性及内心的追求?

巫山云雨、阳台梦、襄王梦

比喻男女欢会。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 云梦 之台,望 高唐 之不雅观。
其上有云气变革无穷。
玉 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 巫山 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
巫山 之女临去时说:“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台 之下。

摘句

李白写诗时最常用的10大年夜典故

一枝红艳露凝喷鼻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唐·李白——捣衣篇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唐·李白——寄远十一首之六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唐·李白——久别离

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
唐·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一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唐·李白——古风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
唐·李白——寄远十一首之五

相思不惜梦,昼夜旭日台。
唐·李白——寄远十一首之四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唐·李白——江上寄巴东故人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唐·李白——江上送女羽士褚三清游南岳

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
纵为梦里相随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唐·李白——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三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意谓曲调高雅,能随着唱的人就少。
比喻知音难得。
后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辞吐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以“阳春白雪”喻指博识典雅作品,以“下里巴人”泛指普通的文艺作品。

摘句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唐·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唐·李白——古风

郢客吟白雪,遗向飞上苍。
徒劳歌此曲,全球为谁传。
唐·李白——古风之二十一

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唐·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春。
唐·李白——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巫山赋采云,郢路歌白雪。
唐·李白——感遇四首之四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唐·李白——淮海对雪赠傅霭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鼓琴乱白雪,秋变江上春。
唐·李白——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谢宣城、玄晖、谢守

指 南朝 齐 谢朓 。
朓 字 玄晖,曾任 宣城 太守,故称。
朓 少好学,有隽誉,文章清丽。
……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
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
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摘句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钱别校书叔云

洞庭张乐地,山逐汛舟行。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
唐·李白——送储邕之武昌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
唐·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
唐·李白——新林浦阻风寄朋侪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唐·李白——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朓肩。
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卿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有殷公。
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唐·李白——题东溪公幽居

桃花源、武陵源、避秦

晋 陶潜 作《桃花源记》,谓有 武陵 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岩穴,见 秦 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地皮平旷,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个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髮垂髫,并怡然自乐。
”渔人出洞归,后再往探求,遂迷不复得路。
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空想的田地。

摘句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唐·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唐·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
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唐·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唐·李白——拟古十二首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唐·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薜带何辞楚,桃源堪避秦。
唐·李白——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山阴夜雪、剡溪兴、访戴

晋 王徽之 居 山阴 ,雪夜念及好友 戴逵 ,即乘小船去 剡溪 访之。
经宿方至,至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 王 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后因以“扁舟乘兴”、“访戴”为探友的典故,以“剡溪兴” 指隐居逸游拜访故友的兴致。

摘句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民气。
唐·李白——望月有怀

乘兴嫌太迟,焚却子猷船。
唐·李白——寄韦南陵水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挂席拾海月,乘风下长川。
多洁新丰醁,满载剡溪船。
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
唐·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骚到剡溪。
唐·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之二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
唐·李白——淮海淮雪赠傅霭

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
唐·李白——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徵君

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
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唐·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之一

东山妓、谢妓

典出《晋书·谢安传》:“ 安 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谢公 在 东山 畜妓。
简文 曰:‘ 安石 必出。
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 明 何景明 《寄怀端虚堂》诗:“ 谢安 亦有 东山 妓, 文举 元多 北海 宾。

摘句

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唐·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

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唐·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一

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
唐·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二

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
唐·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唐·李白——忆东山二首之二

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唐·李白——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携妓东土山,痛惜悲谢安。
唐·李白——东山吟(土山去江宁城二十五里。
晋谢安携妓之所。
○一作醉过谢安东山作东山吟。

谢公道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唐·李白——示金陵子(一作金陵子词)

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
唐·李白——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绣服、绣衣

典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姦猾,治大狱, 武帝 所制,不常置。
” 东汉·服虔注:「指事而行,无阿私也。
」唐·颜师古注:「衣以绣者,尊宠之也。
」 后以“绣服”指侍御史。

摘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
唐·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衣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唐·李白——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时泰解绣衣,脱身若飞蓬。
唐·李白——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唐·李白——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
唐·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唐·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唐·李白——送韩侍御之广德

孤高绣衣人,洒脱青霞赏。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山公倒载、醉倒山公

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畅快,人为之歌曰:‘ 山公 时一醉,径造 高阳池 ,日暮倒载归,茗艼无所知。
’”后以“醉倒山公”形容酒醉。

摘句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唐·李白——襄阳歌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骚贤主人。
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唐·李白——岘山怀古

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唐·李白——襄阳曲四首

山公醉酒时,酩酊襄阳下。
唐·李白——襄阳曲四首

贾生、贾傅、长沙傅

指 西汉 贾谊 。
文帝 时 贾谊 被谪为 长沙王 太傅,故称。
《史記》卷八十四《賈生列傳》: 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天下亲睦,而固當改正朔,更衣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登基,謙讓未遑也。
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
於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
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摘句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唐·李白——巴陵赠贾舍人

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唐·李白——行路难二首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唐·李白——田园言怀

君为长沙客,我独之夜郎。
唐·李白——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登朝若有言,为访南迁贾。
唐·李白——赠常侍御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唐·李白——送别得书字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唐·李白——金陵送张十几次再三游东吴

伯夷、夷齐、采薇、首阳蕨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去世,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虞、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去世于 首阳山 。
见《史记·伯夷列传》。
后以“采薇”、“采蕨” 借指隐居不仕的生活。

摘句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唐·李白——梁园吟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唐·李白——少年子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浮名安用哉。
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去世终无成。
唐·李白——笑歌行(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唐·李白——行路难三首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周粟犹不顾,齐圭安肯分。
唐·李白——送张秀才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