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共有350多行,1700余字。
《孔雀东南飞》阐述的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悲剧故事,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首句为“孔雀东南飞”,故又有此名。
诗中引言云: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婆婆赶回了外家。回到外家的刘兰芝起誓永不再嫁,却被母亲和哥哥逼迫再嫁,于是跳水自尽而去世。
焦仲卿听说后,也在院子里的树上吊颈自尽。人们感伤于他们的故事 ,为其作诗记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诗歌以比兴的形式开头,表达刘兰芝和焦仲卿彼此顾恋,不忍分离的感情。
焦仲卿和刘兰芝结婚才二三年,正是新婚燕尔的时候,但焦仲卿是庐江府的公务员,事情在身,不能常常回家。
刘兰芝除了要忍受独守空房的寂寞,还要伺候公婆,照顾年幼的小姑子,不分昼夜的做家务。饶是这样,仍旧不能得到婆婆的认可。
因此,焦仲卿回家的时候,刘兰芝就忍不住向丈夫撒娇抱怨诉说自己的委曲: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平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使令,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刘兰芝说自己从小学得女红,又会弹箜篌,诵诗书。可自从嫁到你家,心中就常常以为悲苦,你事情忙,不在家,我们不能常见面。
我昼夜不分的织布,三五天就织成一匹,你的母亲还嫌慢。不是我织得慢啊,是你家的媳妇儿太难做了。
既然我不堪为你的母亲使令,我留下来也无计可施,你可以去见告公婆,送我回外家吧。
这段话活脱脱像每一个拿离婚说事妻子一样,“威逼”自己的丈夫。
焦仲卿果真立即去找了母亲,说:“像我这样没有富贵相的人,找到这么贤惠的妻子,是我莫大的福泽,更何况我和她相约生同床,去世同穴。我们才结婚不过二三年,韶光不长,她又没有什么差错,你为什么对她不好呢?”
这话说的,完备是掩护媳妇儿,责怪母亲啊,这是婆媳关系中的大忌啊,莫说是焦母,就搁现在,也没有哪个母亲乐意听这样的话。
焦母勃然大怒:“你见识如此短浅!
这个媳妇儿太无礼,凡是净想自己做主,我早就看她不顺眼了,你岂能说了算!
”
焦母不仅早就想休掉刘兰芝,乃至连自己心仪的儿媳都选好了,“雇主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什么都不要说了,你赶紧把她送回去。”
焦仲卿还真是又直又蠢,母亲正在气头上,他不知道迂回行事,竟然说如果休掉了刘兰芝,他这辈子都不会另娶亲。
母亲气得槌起床来,大怒说:“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
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典了,当然不能依着你!
”
面对强势的母亲,焦仲卿完败,他回到屋里,对妻子说:“你暂时先回家,我去府里办点事,过几天我就去接你。”
刘兰芝说:“不要再空费唇舌了。自我辞别外家,嫁到你家,总是屈服婆婆的意思,什么时候敢自己做主了?我没日没夜的费力,也没得到婆婆的认可,本日被遣送回去,又怎能再回来呢?”
第二天早上,刘兰芝艳服打扮,丝毫没有由于被休掉以为耻辱,反而自傲满满,明艳照人。
她不卑不亢地拜别公婆,又和小姑告别,然后来到大街上,和早已等在那里的丈夫焦仲卿举手话别,依依不舍地回了外家。
分别时,他们起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刘母看到女儿回来很是吃惊,在古代,嫁了人的女儿要回外家,都是外家请示婆家,得到婆家许可,再去把女儿接回来。
如今刘兰芝自己回来了,母亲就知道事情不好,她以为是女儿在婆家做错了事,才被赶回来的,女儿却说“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差错”。
事情至此,母亲也只能是嗟叹不已。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如此多才多艺,又貌美无双的刘兰芝,纵然被休回了外家,还是许多人争相求婚的工具,县令的三公子,太守的五公子,都是高富帅的官二代,无奈,“你什么都好,可我便是不喜好。”
刘兰芝的心里只有自己的丈夫焦仲卿,他们曾经起誓“不别离”,“今日违交谊,恐此事非奇。”
但是刘兰芝的哥哥看到妹妹放弃这么好的姻缘,十分不高兴。
他说:“你是怎么想的?前次出嫁,是嫁给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就像寰宇之别。你假如答应嫁过去,足够使你终生光彩富贵。你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打算怎么办?”
刘兰芝无法回嘴哥哥,只得答应出嫁。
焦仲卿听到了,赶紧请假回来见刘兰芝,刘兰芝向他哭诉哥哥和母亲逼她再嫁。
焦仲卿却说:“恭喜你高迁,我这块磐石是方正又坚实,可以一贯存放千年,而蒲苇如此柔弱,也就只能保存一时了。你肯定会越来越富贵,而我就独自奔赴黄泉了。”
刘兰芝说:“我们都是被逼迫的,你又何必这样说?既然这样,我们就在黄泉见吧。”
刘兰芝出嫁了,在婚礼完毕,送走客人,四周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已经薄暮了。
刘兰芝悄悄走到一个池塘边,说:“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
说完,她脱下鞋子,纵身跳进了净水池里。
这边,焦仲卿上堂给母亲磕了头,转身来到了院子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子,吊颈自缢了。
一对恩爱的夫妻就这样被拆散,又双双殉情而去世。焦刘两家人后悔莫及,要求让两人合葬。
两家人把他们葬在了西岳阁下,又在宅兆周围栽种了松柏、梧桐。树木的枝条叶子互相交错痴缠着。树中有一对鸟儿,名叫鸳鸯,它们每天对着鸣叫,直到夜里五更。
焦仲卿和刘兰芝无疑的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礼记·本命》载女子被休有“七出”,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顽疾;口多言;窃盗。”
根据诗中描述,显然刘兰芝未犯“七出”任何一种,那她是因什么被婆婆休掉呢?
《礼记·内侧》中有一条:“子甚宜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妻之礼,没身不衰。”
也便是说夫妻纵然感情很好,而父母不喜好这个媳妇,也要扫地出门;反之,夫妻感情不好,只要父母满意,丈夫也不能休掉妻子。
很明显,便是由于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夫妻感情太好了,婆婆以为媳妇儿“霸占”了自己的儿子,“抢了”儿子对自己的爱,她不满意了。
像这样的事例,历史上还有一个更著名的故事:唐婉和陆游。
他们也是小两口儿太恩爱了,引得母亲“醋意大发”,唐婉被赶回了外家。
纵然现在,这样的例子大概多,常常被当作范例的明星朱雨辰,便是由于每每找个女朋友都被母亲以各种情由拆散,甚至于不敢再谈恋爱。
实在,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却牵扯到两个家庭,得不到家人祝福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
这一点,杨绛师长西席就很明白,她在给钱钟书的信中写到:“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畅,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
钱钟书的父亲看到,也不问钱钟书的见地,自作主见提笔给杨绛回了一封信,称颂她明理懂事,并郑重其事地把儿子“请托”给她。
爱情固然是名贵的,可幸福的生活仅有爱情是不足的,还须要聪慧和理性。
刘兰芝和焦仲卿如果能够懂得这一点,悲剧就会避免,他们可能就会“永久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
作者:水云初静,闲来无事读书,心有所感写文。爱诗词,更爱《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