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初火爆全网的“清流”文化综艺《朗读者》吗?当时节目组选了几个城市,做了一个“漂流朗读亭”的落地活动,杭州是主要一站,也在全城刮起了一股朗读热潮,“朗读亭”到过的地方,无不留下排长龙的场面,不少市民排队3小时,只为在亭子里读上3分钟。

时隔一年,钱报创造,一批常驻朗读亭,在杭州开出花来:比如浙大紫金港校区图书馆,上周有一座朗读亭开始运营,至今已有321位大学生参与录制;杭州图书馆今年2月初,在市民中央馆大厅放了一座朗读亭,近两个月,有上千位读者去录了朗朗书声。

那么,他们到底最爱读什么呢?

上万文本供选择

点读最多的是再别康桥还有人想下载朗读APP

读完后还可以通过微信分享

杭图的朗读亭就在一楼大厅的总做事台旁,远远看过去,便是一个3米高的玻璃小房子。

走进去,门一关,杂音瞬间消逝。
亭内两侧还挂有遮挡的布帘,表面的人只能看到录音者的背影,安静又私密。

钱报试了一下,操作很大略,用微信扫一下操作屏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登录了。

登录后,会挑出文本内容让你选,系统内存储了4800多篇诗歌散文、7500多篇唐诗宋词、300多篇儿童故事、800多篇经典文学选段、700多篇外语名篇,乃至还有27篇搞笑段子。
你可以看到每一篇的标题与作者,还带着一两句原文。
如果你

选好文本后,还可以在10种配乐里选择一项,设置好配乐速率,点击,就可以开始朗读了。

朗读结束,按下“完成”键,这段录音就自动发到你的微信里,可以保存或者分享出去。

在“热门朗读”里,选择了点播率最高的《再别康桥》,系统显示,这首诗已被点播过15107次。
花了几分钟读完后,有一种回到初中晨读课时的情景。

中午来市民中央办证的应师长西席,花了30分钟体验了一把朗读亭。
他先选了一首聂鲁达的《我喜好你是寂静的》,接着又选了一首辛弃疾的词。
“挺故意思的,周末我要带孩子来读一读。
”他录音的时候,溘然想到父亲之前在杭州帮他们带孩子时,常常会教读古诗,一老一少念来很有韵味,“他回老家了,我把孩子读的录下来发给他听听,该当会很高兴的。

笔墨,在每个人的朗读声里,和人生产生新的勾连。

杭图的后台收到不少朗读者的留言,个中一位是这样说的: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同我父亲的“背影”在不同的韶光、不同的场景,曾经发生过相同的嗟叹,拨动了我们心里同一根弦。
那时我高二,在银行排队办理业务,父亲在门口蹲着吃盒饭,我转头的那一瞬间,忽然泪如雨下,光阴趴在他的肩膀留下太多的痕迹。

点读最多的是《再别康桥》

读者建议开拓成APP随时朗读

从杭图的统计看,朗读亭运营近两个月来,有1030位读者参与了朗读,朗读了3598次。
事情职员先容,一样平常事情日,利用者日均大约50人次,节假日则会翻番,有时还会排队。
朗读者基本都是20岁高下的年轻人,女性居多。

而点播率最高的前三位作品,是徐志摩《再别康桥》、余光中《乡愁》和朱自清《背影》。

昨天,在现场碰到3个结伴来泡图书馆的女大学生,她们选择了张嘉佳的小说《从你的全天下途经》中的片段,期间读错笑场,十分欢快。

“你们会不会把朗读录音朋友圈?”问。

她们的态度是:“肯定要分享一下。
这就跟抖音、全民K歌什么,是一个道理嘛。

“这一年来,和朗读、吟诵干系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像今年的《经典咏流传》、《声临其境》都很热,朗诵这件事肯定会在年轻人里越来越盛行的。
”事情职员说,这个苗头从收到的读者反馈就可以看出来,两种诉求最多,一是希望能多放几座朗读亭,二是希望能开拓出类似“唱吧”、“全民K歌”这样带朗读功能的APP。

昨天下午有一位王师长西席,从朗读亭里出来后就建议说:“我们自己录,设备肯定没这么好。
假如有个APP,在哪都能录出这样的效果,还能自己做后期,分享出去,就方便多了,每天睡前读个两版,多好。

昨天,通过杭图理解到,和他们同一厂家生产的朗读亭,目前在杭州还有5台,分布不才沙、滨江和富阳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