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轮,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情的意象,它承载着人们无尽的情思和遐想。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措辞清新朴素,通过对明月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那洒在床前的皎皎月光,让人恍惚以为是地上的秋霜,举头仰望明月,不禁低头沉思,思念起远方的故乡。
诗中的月,是引发乡愁的引子,大略而深刻。

□写月诗词鉴赏 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诗人钟情的意象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彷佛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通亮的月光。
墨客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述了一幅柔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也抒发了游子思妇的朴拙情绪。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烛炬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此诗通过对明月的描写,把相思之情表现得朴拙深奥深厚,动听至深。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环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间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响了作者繁芜而又抵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不雅观精神。
末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日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诗中的明月,为清幽的山居增长了几分宁静和诗意。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喷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喷鼻香气里,人们评论辩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田鸡的叫声,彷佛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习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地皮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影象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面前。
此词描述了一幅清新的村落庄夏日夜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花、蛙声,构成了一幅充满活气和情趣的画面。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去世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日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玉轮还是故乡的最通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打听死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滞。
诗中通过描写明月,深刻地表达了墨客对兄弟的思念和对国家战乱的忧虑。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
”张口结舌,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举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伶仃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悲惨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民气烦意乱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楚。
此词借月抒怀,表达了作者的亡国哀思和囚徒之苦。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期间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诗中的明月,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战士们的大胆无畏。

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偃旗息鼓了,我登上百尺高楼,纵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墨客通过描述深秋的明月和霜,展现出一种清冷高绝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