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把稳到老杜的《春水生二绝》都是古绝句
例如这句“一夜水高二尺强”,属于孤平未救。

唐人五绝中,古体绝句和近体绝句数量差不多。
但是七绝大多是近体(律绝句),七言古绝很少。

老街顺便看了看杜甫的其他七绝作品,创造有不少七言古绝和折腰体古绝。
选录几首,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杜甫的七言古绝句

1、仄韵诗

一夜水高二尺强杜甫七绝中有不少古体和折腰体

只假如仄声韵的绝句,都归为古绝句,杜甫的七绝中,也有仄韵。

例如《三绝句 其一》: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这首诗很故意思,不但押仄韵,还故意重复押韵。
杜甫的五古也有这种征象,例如这首《杜鹃》: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三绝句·其二》也是押仄韵的诗,这首是押入声韵: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齧臂时,转头却向秦云哭。

2、一个字出律的古绝

平声韵的古绝中,有一些仅仅一个字出律,例如《漫成一绝》: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和大家熟知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似,李白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也是整首诗一个字出律。

3、三平调

三平调是近体诗的大忌,只假如三平调(又叫做三平尾),一定是古绝句。
例如《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畅口号绝句》:

渔阳突骑【邯郸儿】,酒酣并辔【金鞭垂】。

意气即归双阙舞,雄豪复遣五陵知。

上面引用过三绝句的前两首是仄韵诗,《三绝句·其三》则有三处三平调: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4、半古半律的绝句

《春水生二绝》都是古体绝句。
不过,这两首绝句有个共同的特点,前两句都是古体句式,后两句都是近体句。

例如第一首

仲春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前两句都是古体)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
(近体拗体救拗句:平平平仄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注:漫,平仄两读,作仄声,是大拗句,对句用“俱”救拗。

又如第二首:.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前两句都是古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近体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面说三平调举例的《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畅口号绝句》也是半古半律的七绝。
半古半律的诗,最有名的是崔浩《黄鹤楼》,上半首古体,下半首律体。

5、方言与古绝

这首《咏春笋》很故意思,第一句明显是古体句式,以是整首诗是古绝句。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算作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不过可能有人说,会须上番算作竹,也是古体句式,由于“番”字平声也出律。
不过古人早就把稳到这个字很分外。

清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

【赵注】上番,乃川语。
《猗觉寮杂记》:杜诗:“会须上番算作竹。
”元诗:“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俱用上番字,则上番不独为竹也。
【朱注】斩新、上番,皆唐人方言。
独孤及待:“旧日霜毛一番新。
”亦读去声。

‘古人考证,上番是唐朝四川方言,番读去声。
以是“会须上番算作竹”是符合格律的。

二、折腰体

整首诗都是律句,但是有失落黏的毛病,这种诗称之为折腰体。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到: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八句折腰体,是指五律或七律,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便是折腰体七律。
王维的《渭城曲》、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便是折腰体七绝。

杜甫也有几首折腰体七绝,例如《戏为六绝句》第二首: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第二句的第2字【薄】是仄声,第三句的第2字【曹】是平声,失落黏。
首句不押韵的绝句失落黏,有点像人走路顺拐,前两句和后两句的句式完备一样: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又如《谢严中丞送青城山羽士乳酒一瓶》:

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喷鼻香幸见分。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又如《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

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
(注:"滴博"、"蓬婆",都是山的名字)

三、新韵与古韵

如果不熟习古韵,欣赏古诗的时候,很难分清古体诗和近体诗。
例如杜甫《绝句四首》之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落。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这首诗中,【别、熟、吃】,新韵是平声,但是古韵为仄声,都是入声字。
而【论】在古韵中平仄两读。

杜甫作诗用唐韵,我们现在用宋朝的平水韵,平水韵是唐韵的改编合并版,可以反应唐朝人的用韵情形。
【论】,作动词用属于上平十三元,是平声韵;用作名词时,属于《去声十四愿》,属于仄声。

上面这首七绝用普通话来读,彷佛出律了。
但实际上是一首律绝句,格律严谨无误。

又如绝句四首之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注:窟、竹、石都是仄声字)

又如《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其三》:

崆峒西【极】过昆崙,驼马由来【拥国】门。

逆气数年吹路断,蕃人闻道渐星奔。
(注:极、拥、国,都是仄声字)

又如《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朱樱此日垂朱【实】,【郭】外谁家负【郭】田。

万里相逢贪握手,高才却望【足】离筵。
(注:实、郭、足,都是仄声字)

结束语

绝句,是四句的诗,以五言、七言为主,较少有六言。

五言绝句盛行很早,在格律诗定型之前就有很多五绝作品了。
七绝盛行比较晚,是和格律诗差不多同时成熟起来的,以是七绝大多是近体绝句。
仔细找一下的话,非但杜甫,实在李白的七绝中,也有不少七言古绝,您知道是哪几首吗?

@老街味道

云随宛溪水,雁过敬亭秋,老街游宣城小记

诗寻秋浦岸,酒问杏花村落,老街游池州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