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笔墨表达,一诗双赞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一日一诗词第1219天李颀听董大年夜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洁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役夫,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未来去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落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早晚望君抱琴至。

【题解】

李颀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间。
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所谓“胡笳声”,也便是《胡笳弄》,是按胡笳音调翻为琴曲的。
以是董大是弹琴而非吹秦胡笳。
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讴歌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

【注释】

⑴蔡女:指蔡文姬。
传说她在匈奴时,听到胡笳之声有感,而制作琴曲《胡笳十八拍》,音乐委婉哀伤,撕裂肝肠。

⑵拍:乐曲的段落。

⑶归客:指蔡文姬,蔡文姬在匈奴十二年,汉末,被曹操赎回。

⑷大荒:指旷远荒凉的塞外之地。

⑸商、角、羽:各是五音之一。
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

⑹摵摵(shè):指落叶的声音。

⑺更:改换,转换。

⑻乌孙:这里指南匈奴。

⑼逻娑:今西藏拉萨市。
这里指代异国他乡。

⑽东掖垣:门下省。
唐朝门下、中书二省,是中心最高政治机关,在皇宫东西两边,因门下省在东,故称“东掖垣”。

⑾:禁苑中沼泽。
因中书省掌管机要,靠近天子,其被设于禁苑,后来用“凤凰池”指代中书省。
青琐门:指宫门。

⑿脱略:轻视,不以为意。
早晚:每天。

【赏析】

这首诗大概作于天宝六、七年间(747—748),是一首用笔墨描述音乐效果的诗。
墨客在这首诗文中既是夸奖董大的琴声幽美也是在赞颂房琯。

该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蔡女昔造胡笳声”到“大荒沉沉飞洁白”,题目中已经点明主题是董大弹琴,但是墨客并没有开始就写董大弹琴,而是先描述了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的由来和它的音调幽美,将人们引入了幽美的艺术氛围中。
第一、二句写蔡文姬在边塞创作了胡笳十八拍,接着三、四两句描述了蔡文姬弹奏这首曲子时人们的表情。
由于曲子凄婉、幽美动听,以是,胡人、汉使听后都纷纭落泪,似有断肠般痛楚。
接着第五、六句写蔡文姬弹琴时周围的环境,古戍苍苍,烽火无烟,大漠沉沉,白雪飘飞,可见边塞的荒凉和凄寂,这些景物交融在一起,陪衬出了一片苍凉黯淡的氛围,人们这样氛围里听这首凄婉的曲子更让人觉得哀婉幽咽。

第二部分从“先拂商弦后角羽”到“野鹿呦呦走堂下”,墨客才开始着重描述董大琴艺的高超和曲子的幽好意境。
“先拂商弦后角羽”写的是董大弹琴时开始的动作。
董大从商弦到角羽轻轻拂拭而过,古琴发出缓慢而低沉的声音,董大的琴声一出,四郊的秋叶都被惊得瑟瑟而落,他的琴声竟然能使植物都惊异,那么更何况人呢。
墨客精选一个“惊”字,将董大琴声的幽美程度表现得极为形象生动。
这幽美的琴声不由让墨客发出惊叹之声,董役夫的琴声切实其实可以通神明啊。
琴声不仅使人间震荡,连深山里的妖怪也被吸引来听了。
董大琴技高超,或快弹或慢拨都得心应手,往来来往回旋,抑扬抑扬的琴音中好似带情,从弹奏者的琴中汩汩流淌。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琴声就像是空灵的山谷中百鸟散合,一下子又好似万里浮云阴晴变幻,接着琴音变得低沉,就像是夜里失落去雁群的雏雁的哀鸣叫,让民气酸,又彷佛当年蔡文姬与自己的幼儿决别时那样悲切。
接着“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墨客用川水结束,百鸟罢鸣来表现董大音乐的无穷魅力。
琴声回荡,世间万物都被这琴声深深地吸引着,这便是墨客所惊叹的曲子可通神明啊。
实在,山川不会滞流,鸟儿不会罢鸣,只是墨客自己完备被琴声吸引住了,以是除了琴声,听不到任何声音了,韶光仿佛也在此刻静止了,“洋洋乎盈耳哉”,只有琴声丰裕双耳了。
这凄婉幽美的琴音中蕴含着汉朝乌孙公主远嫁异邦、唐朝文成公主冒着沙尘来到逻娑时身居异地、阔别家乡的孤寂哀怨之情。

以上这八句都是墨客对音乐意境的描写,接下来墨客开始直接描写琴声,“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深奥深厚的琴音忽然改变音调,开始变得洒脱,一下子像长风吹林,一下子又像雨敲屋瓦,一下子又像是喷出的泉水飞过树梢然后瑟瑟而下,一下子又像是野鹿从堂下呦呦地鸣叫而过。
这琴音灵动变幻,悠扬轻快。

这部分是整首诗紧张着墨的地方,墨客不惜用大量的笔墨,通过或听或想或正或侧平分歧角度形象生动地将董大这首曲子所表现的意境完美地描述了出来,人们仿佛身临其境,那幽美的音乐就在耳边萦绕,美不胜收。
墨客听琴时那如痴如醉的样子也历历在目,字里行间饱含了墨客对董大高超琴技的惊叹之情。

末了四句,即从“长安城连东掖垣”到“早晚望君抱琴至”,写的是题目中所指的第二部分内容“弄兼寄语房给事”,这四句话的意思是,长安城和给事中的庭院相连,皇宫门正对着中书省的宅院。
给事中房琯才高不被名誉亲睦处约束,每天愿望着董大抱琴来奏。
墨客在前两句中描述给事中和中书省表明房琯身居高官显位,为下边两句房琯不争名逐利做铺垫,赞颂了房琯高洁脱俗的情操。
这样一位身居名利场的达官显贵却能昼夜愿望着董大抱琴而来,董大能碰着这样的知音真是幸运啊,让人倾慕。

这首七言古诗,将董大弹奏的胡笳十八拍的来源和背景以及之后的琴声使墨客遐想到的有关历史人物的感情、墨客自己的感想熏染和董大弹琴时娴熟的动作都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写,并利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将这些内容和墨客的亲自感想熏染错落地交织在一起,浑然天成。
墨客真切之笔将抽象的琴曲和始终丰富的音韵勾勒在人们的面前,形象生动,让人如身临其境。
同时整首诗充满了塞上风情和历史的韵味。

#探求热爱表达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