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是唐代墨客杜牧七绝诗之个中一首。诗曰:“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烛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今日重温,仍倍感赏心悦目!
作者以博识委婉的笔触,细腻地抒发了内心的情绪,生动地阐述了与一位妙龄歌女惜别时难舍难分的朴拙情怀。诗中词婉情动,环环相扣,余韵不尽!
首句“多情”即醒题。“多情”言其昔日相聚频繁,且多有情意,它与首句末“无情”在这里成了反比,“无情”是指离去而说的,乍看彷佛多情变成无情,其实在“无情”之中蕴藏着深厚的惜别之情。也便是说:朋友今日一别,多情的心里有许多要说的话,一时不知从何提及,以为未能向对方表达出内心的感想熏染而感到好似无情。
第二句“惟觉”:是单单自己觉得到。“樽前”:指的是宴席面前;“笑不成”:当然是笑不起来。在践行的宴席上,按一样平常常理本应是开怀畅饮,但作者笔锋蕴藉婉转、别具一格,他把惜别时的满腔情绪都融入在静态中。以静思情、以静生情、以静动情……其内涵是及其丰富的,场静心不静、人离心不离,“此处亦是无声胜有声”了。也应是:这一别不知何时能聚,想强颜欢笑,但总是抑制不住愁思的心,就怎么也笑不起来了。
第三句的“有心”照料“多情”,因此物拟人的手腕提示下文:我笑不起来的缘故原由,就连烛炬都看出来了,也知道分别时难舍的心情。
第四句因此物代人,用形象化“烛炬”、“垂泪”的形象特色来陪衬,渲染了即将分别时伤感的氛围。我伤心欲绝,泣不成声,烛炬也随着我失落落的感情落泪,一贯陪我到天亮。
烛炬“有心”,本是燃烧之“芯”;烛炬“垂泪”也本是自然堕泪,一物一状,纯属自然,无感情而言。墨客身处其境,顺手拈来,把自己的情绪移向烛炬,才使烛炬也具有人的感情,以是它“有心”、能“垂泪”。这一象征性借物抒怀的表现手腕,使感情的抽象化转为具象,加强了诗的可感性和蕴藉性。
此诗重在一个“别”字上:“多情”、“无情”、“笑不成”、“烛炬垂泪”,都是在离去时油然产生的。第一句写感情,第二句写心情,第三句借物抒怀,第四句以物代人。总之,此诗有形象、有画面、情在诗中、意在诗外,做到了心与物会、物与心通,状物、叙事、抒怀、浑为一体,情深意长,动听肺腑。
站在丰硕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上,不但能清楚看出古人之间纯洁的友情和高尚的情操,亦彰显出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赏一首好诗,是心境的一份快乐,是精神的一份享受,更是灵魂的最高境界——乃至可以当餐!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乡野黄梅她立足黄梅,做事大众,传播文化,影象乡愁,搭建桥梁,做事经济发展。《乡野黄梅》由乡野黄梅文化传媒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