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随课微写 练写点 读写结合
一、问题提出和核心观点界定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示,也是语文传授教化的难点。小学作文传授教化长期以来受到广大西席和传授教化研究者关注并坚持不懈地探索。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险些没有写作传授教化”(王荣生语)。语文教材按照单元主题安排课文,在一组教材学习之后安排学生环绕本单元的阅读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纵不雅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没有 习作演习的知识体系,也没有习作能力的演习体系, 就连《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做出具有针对性、年段性的习作详细哀求。广大小学语文西席在作文传授教化中随性而为,作文传授教化缺少阶段性、序列性和实效性。 导致当前小学作文传授教化涌现辅导的全面性、繁琐性、 搪塞性、功利性等征象。学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短缺可读性,言语表达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哀求相距甚远。当前我们所熟知的小学“作文传授教化”,紧张有两个阶段:一是在学生动笔之前辅导审题,或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或有构思地引发乃至演习,着力点在“写什么”;二是在学生习作完成之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总结性的讲评,或表扬、或批评、或建议…… 着力点在“写得怎么样”。但是,学生习作该当“怎么写”,习作的“单项技能”如何系统地演习,这些问题我们的西席很少顾及。
为了在小学习作传授教化中真正让学生明白作文该 “怎么写”,在习作的过程中知道“怎么写”,我们对“随 课微写”的习作传授教化理论和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古今中外,类似微写作的形式都不少见。从社会文化的发展来说,微写作一贯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人们 的生活中。“微写作”作为一个观点,继续的因此往关于类似写作形式的内核哀求,创新的只是观点提法。近几年,“微写作”的提法走进了中学语文写作传授教化的视野,尤其是自2014年部分地市在高考、中考中设立微写作稽核形式以来,更是备受关注,引发了广大西席和教研职员的谈论和思考。
“随课微写”是随课文传授教化进行微型习作演习的简称,即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指向单元习作重点,选取有代价的练写点或具有语用衍生力、思维张力和情趣感召力的经典语段,伴随着语文学习过程以及所形成 的特定氛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教 学形式。
“随课微写”研究的写作传授教化思路,是将学生每一个单元课文学习之后教材安排的单元大作文所须要的单个写作技能,分解到伴随每一课阅读传授教化的过程中进行写作演习,从而积累建构单元大作文所须要的单个写作技能体系,然后再进行向单元整体写作过渡,从而办理小学作文传授教化中“怎么写”的问题。让 学生通过伴随课文学习过程中的高频练写,达到积微成著的目的。
随课:随,有“随着,屈服”之意;课,既指教材, 也指教室。随课,即依傍学生所学的教材,伴随课文传授教化的全过程。
微写:微,有“眇小,微型”之意;写,即写作练习、 演习。微写,指教室阅读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选点的小型写作活动,不特殊强调篇章构造的完全性,而着重于一种非完全性、片断性的练笔。
随课微写的特色:第一,内容集中:指向单元大作文的写作重点,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选取有代价的练写点或经典语段即时练写,针对性强;第二, 用时较少:每次练习韶光在5~8分钟即可,利用阅读课文的过程或学完课文之后的韶光进行;第三,篇幅短小:习作练习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场景或是某个细节,字数不一定很多。
二、随课微写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代价
《整日制责任教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传授教化建议”有这样一些表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供应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辅导,改进写作命题办法,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写作传授教化应捉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 等环节,辅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要重视写作传授教化与阅读传授教化、口语交际传授教化之间的联系,长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课程标 准》中的这些哀求和建议,无疑对中小学作文传授教化起到了方向性的浸染。个中,写作传授教化要加强“练笔”“实 践中学会写作”“读写结合”这些哀求对“随课微写” 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辅导意义。
通过研究我们创造,“随文练笔”“随堂练笔”“片段写作”是习作传授教化中长久以来为广大小学语文西席所采取的习作演习传授教化模式。这种习作传授教化的形式是在阅读传授教化中,以课文为载体依文取材,根据文中某一亮点,随机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以读匆匆写,读写结合。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学习文章章法构造,演习遣词造句能力,增加练笔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随文练 笔”“片段写作”“微写作”等练笔形式对学生的写作知识的节制,写作技能的形成有一定帮助,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相应的浸染,但这些“小练笔”的演习点缺少明显的针对性和整体的演习序列构建,写作演习点的选择与单元写作之间缺少整体关联,是一 种即兴式、散乱性、无序性的状态。
“随课微写”不是过去“小练笔”“微写作”等作 文演习形式的翻版,或者说是换了一种说法和称谓, 它具有聚点成面、积微成著的特点;它也不是“微格 作文”“微格写作”这些写作传授教化形式的更名,它具 有随文性、随堂性,与阅读传授教化具有伴随性关系,是真正能够将“读与写”紧密结合的传授教化形式;同时,“随课微写”从理念和实际操作上都呈现出十分光鲜的课程化特色,所有的“随课微写”的单项习作技能演习点,都为单元大作文作铺垫。学生在每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中经由多次的片段练写得到写作技能的实践,积聚写作的体验,再进行单元大作文的写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本次单元大作文充满自傲,这样的演习过程既减轻了学生写作的生理压力,又实现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在多角度、多频率的练习之后,学生写作能力将会有实实在在的提升。因此,“随课微写”是对过去“随文练笔”“片段写作”“微写作”等作文演习形式的超越性整合升华。
同时,“随课微写”能够真正实现“读写结合”, 学生把在阅读课文中所得到的习作知识和技能,逐步 地利用在单项习作的练习之中,在进行微型习作的同 时能够反过来促进阅读水平、阅读能力的提升。由于, 在“随课微写”传授教化过程中的课文阅读,是通过对课 文写作思维、写作形式以及写作技巧的感知和学习, 来体验和感悟文章所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这样的阅读传授教化对课文本义的得到更加深入,更加精准,更有依据。这种指向习作的阅读传授教化更具有深入性,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在全体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不断夯实。
综上,该项研究将通过进一步磋商“随课微写” 的基本理论,磋商优化习作传授教化的实践策略,剖析课文传授教化与单元习何为至学段、年段习作传授教化之间的关系,为优化小学习作传授教化供应理论依据;通过进一步磋商习作传授教化对付落实课程理念、改变传授教化办法、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养成,形成优化习作传授教化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和终生发展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策略。
三、随课微写选点举例
选点,是随课微写取得实效性的关键。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许多个可以供学生进行“微 写作”的练写点。这些练写点,可能是文体知识类的,可能是能力演习方面的,也可能是体会感悟方面的, 还可能是文章表达形式方面的。随课微写的选点既要表示单项习作演习的实效性,也要指向教材单元大作文的内容来确定,让一个个随课微写的“点”,在单元大作文中聚成一个“面”。
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为例。
本单元教材环绕“热爱祖国壮美山河”这个专题,选编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俏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四篇课文。四篇课文以详细、形象的措辞向同学们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俏丽的风景,目的是要孩子们通过学习丰富见闻,感想熏染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从读写结合角度,我们要向学生提出学习的哀求,让孩子们知道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阅读中要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想熏染大自然的魅力。要存心揣摩、品味措辞,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丰富措辞积累。阅读每一篇课文之后的随课微写,要有针对性地选取练写点,学习课文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片段练写。学完本单元课文之后的一次大作文,内容是“这儿真美”,经由本单元课文学习后多次的有针对性的随课微写,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按照教材的安排,本单元大作文的内容是“创造我们周围俏丽的地方,把自己身边的美景先容给别 人”。环绕这个内容,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中的练写点可以这样来确定:
《古诗三首》中《望天门山》描写了墨客舟行江中顺流而下了望天门山的情境:灵秀静止的山、波涛彭湃的水,一静一动,使天然巧成的美景跃然纸上;《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水波荡漾,闪闪发光,周围的群山迷蒙奇特;《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 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捉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 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地 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学习本课之后随课微写可以聚焦在用“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点位上。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以“俏丽”“富饶” 为关键词,从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风光、物产等方 面进行详细先容息争释,突出西沙群岛是一个俏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颂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层次清楚,措辞幽美,文中多处利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西沙群岛的俏丽和富饶。巧用排比等修辞手腕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伴随阅读学习本课后的随课微写的练写点便是模拟课文描写景物的“有的……有的……有的……” 排比句式写一段话。片段描写聚焦在用“排比句式” 描写景物的点位上。
《俏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小兴安岭一 年四季的俏丽景致和丰富物产,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作者在描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 季景致时,捉住了每个时令的景物特点进行不雅观察,贴 切地利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腕,条理清晰、有顺序地描述了四季景致的特色。而课文中仿照的利用更是绘声绘形。如用“淙淙”仿照积雪融化后的流水声,用“呼呼”仿照西北风的吼叫声,使人如闻其声,又 用“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叠音词来仿照夏天的小兴安岭里森林的枝叶繁茂,使人如睹其形,给人以绘影绘声、真切动听的印象。学习这篇文章之后随课微写的练写点聚焦在用“叠音词”描写景物的点位上。
《海滨小城》描写了一座海滨小城的俏丽景致, 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捉住海滨和小城的特点,描述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景致,是按不同的方面连段成篇的。本次随课微 写的片段练写可以聚焦在“由远及近”描写景物的点 位上。
四篇课文分别选取“动静结合”“排比句式”“叠 音词”“由远及近”描写景物的四个练写点,学生根 据这四个练写点进行随课微写,在学完本单元课文之 后完成向别人先容自己身边的美景的大作文“这儿真美”,就可以把四次随课微写练写的片段内容领悟进去。
四、随课微写教室操作举例
在不断地探索中,老师们的理念发生了变革,以 “语用”为辅导思想,构建新的语文教室,提炼微写传授教化策略,在语文教室传授教化中“阅读”“习作”双线并 进,总结出以下传授教化模式:
1. 深入研读:深入研读单元学习目标和每一篇文本,树立文体意识,把握教材本义及文体特点,确定 阅读和习作传授教化的教室整体目标。
2. 精心选点:环绕单元习作的内容和哀求,依据年段特点,在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中选取一个或两个 练写点。
3. 细致点拨:在阅读传授教化的过程中牢牢把握本课练写点,以课文中的词、句、段为范例,从词语的利用, 表达的角度,修辞效果,文句的构造和阅读感悟等方面细致解析,辅导学生利用。
4. 创设情景:环绕本课练写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拓展,让学生迁移利用,或练说、或谈论、 或互换,为练写作好铺垫。
5. 应时练写: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或学习之后,用 几分钟的韶光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即时练习,一课 一得,课课有得。
6. 互评修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取小组 互助或同方互助的形式,对照演习点进行相互点评和 自我修正完善。
(四川省成都邑新创教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