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主题班会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衣饰文化主题课程的申报请示活动,分3个篇章展开,由5位学生卖力主持。从品味幽美的古诗词、欣赏精美的民族衣饰,到感想熏染新时期中国华服之残酷,学生打开了历史与当代、文化与生活的画卷。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落落儿女各当家”。古诗词中常借助衣饰展现人们的身份和生活,到了当代,许多日常用语依然与“衣”干系,如针言衣锦回籍、衣冠楚楚、一衣带水。
因此,主题班会第一篇章聚焦“传统衣饰文化与诗词”。学生刘瑾若阐明了“巾帼英雄”的含义和来历,“巾帼”作为古代妇女的一种配饰,在古诗词中常常代指妇女;翟燕然分享了她的诗配画作品“羽衣霓裳”;翟燕然制作的手抄报,让师生感想熏染到了古代女装的魅力;宋熙冉、刘熙雯分享了经典著作中描写丝绸和衣饰的诗句;于祺菲则从衣饰材质拓展到丝绸对天下经济的影响。
第二篇章是“传统民族衣饰文化”。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衣饰都亮丽多彩。崔博萱谈起民族衣饰文化如数家珍,师生随其走进了百花齐放的传统民族衣饰天下;刘子傲作为达斡尔族少年,以绘画办法展示了自己民族的服装;常瀚文绘制了民族衣饰的思维导图;郝品澄分享了对民族衣饰的认识;吴宗翰先容了传统民族饰品发簪的用场;王逸凡、邵梓涵、王婧涵通过手工、绘画等办法,分享了自己对汉服的理解和独特见地。
主题班会第三篇章回归当代,关注“新时期传统衣饰文化”。开篇,刘子傲通过大量的名人图片,为师生诠释“民族的便是天下的”意涵,剖析了中国元素在传统衣饰造型、图案、颜色和材质方面的利用之道。比如,在造型上有常见的旗袍、中山装,设计上常常有立领、盘扣和暗门襟,图案上多见黄色龙纹图案、蓝白相间的青花瓷图案、牡丹花和泼墨效果的图案等;善于绘画、爱好服装设计的于千茹,精心设计了两套中国风衣饰,向师生展示了新时期新华服;刘子傲展示了习近平总布告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国宴和接见外国元首的照片,尽显大国风范,彰显了文化自傲。
结束三个篇章的文化之旅,这次主题班会已靠近尾声,学生的精彩表现和专业态度令人夸奖。屏幕上,学生也流露出自傲的笑颜。这次主题班会是一次品味精良传统文化的盛宴,让学生深刻感想熏染到精良传统文化之美,进而树立了文化自傲。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
《中国西席报》2020年08月19日第11版
作者:李兴亮